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
减水剂生产包括合成和复配环节,合成环节决定产品性能,复配环节体现产品综合效果。行业内存在大量只做复配环节的中小企业,受到产品运输半径制约,中小企业在区域市场中占据大量份额。随着减水剂纳入化工行业管理,环保和安全生产政策导致大量中小企业淘汰,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未来国内预拌混凝土渗透率有望继续提高,进而带动减水剂市场扩容。
【资料图】
如果你想了解减水剂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中国减水剂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减水剂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减水剂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减水剂行业上游是环氧乙烷(EO),目前国内EO下游最大的消费领域仍是乙二醇(EG),此时EO作为生产环节中的一环、不作产品销售,而从可流通商品来看,EO下游包括聚羧酸减水剂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等下游产品,用量最大的是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单体,占比达到52%左右。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较为分散,规模以上企业偏少。根据中国混凝土协会统计,2018年聚羧酸减水剂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19.4%,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苏博特市占率为5.38%,同比提升了1.16个百分点。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化工企业退城入园政策。减水剂行业的母液合成环节是化学环节,需要有合格的环评手续,对于复配点要求是备案制。因此,减水剂企业(包括母液合成及复配企业)要求进入工业园区,甚至是专门的化工园区。
预计在减水剂行业,随着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中小企业的出清,最终将形成类似水泥行业的区域寡头格局,减水剂企业将拥有较强的定价能力;与此同时,下游包括商混站在内的主要客户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而直销渠道的工程类大客户对减水剂也在逐渐采用集采模式,行业B端属性越来越强将带来产品定价的规范化,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实质上增强了议价能力并提升了产业链地位。
2021年,全国水泥产量236281万吨,同比下降1.2%,上年为增长1.6%;商品混凝土产量329330万立方米,增长6.9%,增速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101665万重量箱,增长8.4%,提高7.1个百分点。
据统计,中国减水剂产量结构情况为:高效能减水剂占比77.7%、高效减水剂占比21.4%、普通减水剂占比1.0%。减水剂市场目前进入缓慢增长期,随着预拌混凝土渗透率以及机制砂占比的提升,预计减水剂需求有望维持3%的增长。
高性能减水剂产品主要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保坍性能优、收缩低等优点,能显著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大幅降低水胶比,提升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延长混凝土构筑物的服役寿命,节省水泥用量,提高工业废渣利用率。高性能减水剂产品主要应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于核电、桥梁、高铁、隧道、高层建筑等领域。
根据中国混凝土协会数据,2020 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销量 1,694 万吨,同比增长 9%,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减水剂,占外加剂总量 66.7%。按照苏博特 2020 年产品销售均价 2,145 元测算,外加剂行业市场规模 411 亿元,其中:减水剂行业市场规模 274 亿元。
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市场中销量最高的细分产品,2020年,我国减水剂行业销量在1100万吨左右,在减水剂市场中,高效能减水剂占比超过75%。作为一种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已成为减水剂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普通减水剂由于原料来源不稳定,导致性能波动较大,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高效减水剂能大幅度降低混凝土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对水泥、骨料具有很好适应性。当前在我国有较成熟销售市场,应用技术完善,在中低强度混凝土应用方面具有显著技术与经济优势;高性能减水剂相比其他类型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工艺无废液、废气、废渣排放等因素,属于环保型混凝土外加剂。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分子结构自由度大的特性,可根据工程需要自由定制,因此聚羧酸系减水剂已成为现代混凝土外加剂的重点研究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聚羧酸减水剂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经过不断的优势劣汰,聚羧酸减水剂市场逐渐向头部优势企业聚集。现阶段,我国规模较大的聚羧酸减水剂生产企业有辽宁奥克化学、皇马、科隆、东科等企业,其中奥克化学市场占比最高。目前我国聚羧酸减水剂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北以及华东地区,但近年来,随着市场发展,聚羧酸减水剂产能由北向南转移趋势明显。
混凝土外加剂主要分为减水剂、其他功能性外加剂,其中,我国减水剂占所有外加剂使用量70%以上。从混凝土外加剂产量细分结构来看,据统计,2020年中国混凝土外加剂产量中,减水剂占比最高,为66.7%。
从减水剂产量结构来看,高效能减水剂因为环保优势,市场占比超77%。据统计,2020年中国减水剂产量结构情况为:高效能减水剂占比77.7%、高效减水剂占比21.4%、普通减水剂占比1.0%。
在减水剂行业,随着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中小企业的出清,最终将形成类似水泥行业的区域寡头格局,减水剂企业将拥有较强的定价能力;与此同时,下游包括商混站在内的主要客户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而直销渠道的工程类大客户对减水剂也在逐渐采用集采模式,行业B端属性越来越强将带来产品定价的规范化,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实质上增强了议价能力并提升了产业链地位。
减水剂作为一种日益流行的护理产品,受到现在消费者的追捧。作为水基消费品,随着中国政府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减水剂行业代表了一个关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发展潜力。预测2023年,中国减水剂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得更快,经济社会发展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关键因素。
减水剂行业市场机遇分析
减水剂生产包括合成和复配环节,合成环节决定产品性能,复配环节体现产品综合效果。行业内存在大量只做复配环节的中小企业,受到产品运输半径制约,中小企业在区域市场中占据大量份额。随着减水剂纳入化工行业管理,环保和安全生产政策导致大量中小企业淘汰,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未来国内预拌混凝土渗透率有望继续提高,进而带动减水剂市场扩容。
根据近几年减水剂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将持续发展扩大。由于我国不断推进环保设施改善,以及多次开展水资源管理和水质保护活动,耗水量不断减少,使得减水剂行业可以实现持续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局资料,截止2023年,中国减水剂行业的总销售额将达到4123亿元,同比增长7.9%。
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高铁建设、新基建等带来的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需求持续增长,聚羧酸减水剂市场发展迅速。据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统计数据测算,2022年聚羧酸减水剂需求规模超过1200万吨。
此外,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提升,有助于提升减水剂行业的供应能力。同时,经过多年来的技术研发升级,使得减水剂行业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而且也有利于促进行业集中的提升。
随着我国以生态节能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未来3-5年时间内,以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为代表的城市间快速交通网基础设施建设仍将较快发展,以地铁、轨道通为代表的绿色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将会快速推进,由此将带动减水剂材料巨大的市场需求。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减水剂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