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2023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 水产养殖行业产量分析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根据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可以分为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浅海滩涂养殖三类;按照养殖对象,更是细分为鱼类、虾类、蟹类、贝壳类、龟鳖类、藻类等;按照养殖方式,可分为精养、粗养、单养、混养、静水式、流水式等多种形态。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水产养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相关资料图)

2023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 水产养殖行业产量分析

我国作为全球水产养殖业的主导市场,行业发展历程已经经历了四个时期。其中,传统渔业时期跨度最长。该时期内,受到经济、技术等因素影响,行业主要以手工劳动为主,养殖规模和收益受到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养殖方式主要为粗放式;进入设施渔业时期,行业基本实现了设施化、机械化和工厂化,机械与人力的结合更为紧密,水产规模收益不断提升;进入21世纪,到了信息渔业时代,信息化技术在养殖场景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水产养殖效率进一步提升;如今,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下,我国水产养殖业已经全面迈入智能化发展时代,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成为常态,进一步弥补了传统养殖模式的不足和短板,在提升养殖规模的同时,进一步确保水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行业也全面迎来了高质量发展。

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四大海域面积达473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再加上遍布全国的水域网络,这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天有利条件。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特别是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的产量规模得到充分保障,也为产业的不断延伸带来了助力。

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水产养殖品进出口贸易额占了农业出口的20%,出口创汇额在农业内部各产业中排第一位。

国内有机水产养殖还在不断地探索中,各地区有机水产养殖企业和管理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鼓励和扶持水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按国际市场标准组织有机水产品生产。积极组织有机水产品参加世界各类展销会、博览会,不断提高我国有机水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水产品捕捞和养殖生产包括鱼、虾、蟹、贝、藻类、海兽等鲜活品。其中2021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为5394.41万吨,同比增长3.3%;水产品捕捞产量为1295.89万吨,同比下降2.2%。

据中国渔业协会数据,2021年中国养殖水产品产量中,鱼类产量最多达2824.66万吨;其次是贝类产量1545.67万吨;再次是甲壳类产量643.91万吨。

目前,在水产养殖业各个细分赛道,以国联水产、獐子岛、好当家、大湖股份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已经在细分赛道构筑起完整的产业链与品牌壁垒,市场主导优势非常突出。

我国水产品生产将加快转型升级,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市场供需结构将持续优化。随着资源约束趋紧,水产品产量增长空间将受到限制,在“以养为主、养捕结合”方针的指导下,水产养殖仍将是中国渔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比重将持续增加。

本报告将帮助水产养殖行业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水产养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