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本称番薯,不同地区又有白薯、甘薯、金薯、红苕、地瓜之称。红薯作为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红薯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种植。因为区域、品种的差异,不同地方给了红薯不同的命名,例如,甘薯、地瓜、红苕、山芋等,至少10余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可溶性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等。特别是氨基酸含量较高。红薯与米面混吃,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蛋白质补充,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被营养学家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粮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有“第二面包”的美誉。
红薯中淀粉含量丰富、淀粉提取工艺简单,且淀粉是农产品加工中应用范围最广泛,可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环保等领域。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红薯食品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红薯浑身都是宝。鲜红薯是口粮;加工成淀粉,是商品;淀粉做成粉丝、粉条、粉皮,是商品;红薯粉条加工成酸辣粉,价值就更高了;红薯梗有神奇的抗癌功效,远销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红薯渣可以做酒精、动物饲料;红薯还有很高的医用价值,还可以衍生出红薯蛋糕等系列产品。
在红薯主产区,每亩产量一般5000斤到6500斤左右,按照最低5000斤鲜红薯测算,应季红薯售价一斤卖5毛钱,一亩能卖2500元,抛去700元成本,每亩纯收入1800元。错季销售一斤1块钱,每亩能卖5000元,抛去成本净收入4300元,比小麦、玉米等主粮的产出效益高出近一倍。
红薯不仅是窘困时的救命粮,也大大地改善了淀粉的供给状况,使得粉丝、粉条这类食品大量出现,它们能与许多食材搭配烹调,也衍生了很多著名小吃与菜肴,如酸辣粉、猪肉炖粉条。
在河北、河南等地农家,每逢寒冬,农户都会挑选上好红薯滤制粉芡,加工成有圆有扁、或粗或细的粉条。在盛产粉条的村落,一挂一挂金线般的粉条晾晒着,织成一片“黄金世界”。农家自食的纯淀粉粉条是宽条的,炖肉架得住回锅;圆滚的,软而筋道;纤细的,开锅即烂,但绝不会化。
红薯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红薯,作为中国主要杂粮作物之一,有着较长的栽种历史。全国红薯种植面积保持在62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分别占全球的70%和80%。
红薯生产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川、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等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最大的红薯产地就在河南省。以丘陵山坡地和平原旱地为主要种植区,特别是在豫北、豫西偏远山区,红薯耐旱、抗逆性强,比小麦、玉米的产出效益还高。
我国在红薯利用项目的研究与综合开发上,在一个初级阶段,其产品都是红薯干、红薯粉丝和红薯淀粉。红薯是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价值,不过却在医药、食品、化工的方面有作用, 利用优质的红薯淀粉深加工为变性淀粉,是红薯综合开发的一个亮点。这种通过现代化技术深加工出来的淀粉与原淀粉比较,有透明、黏度高、抗老化、稳定性好的物理性和良好的保水特点,用在食品、医药、化工和其他工业上。
目前我国的鲜红薯加工比重约为50%,全国红薯淀粉相关产品加工产量约为150万吨。由于红薯种植分散且加工条件要求简单,导致我国红薯加工业极度分散。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红薯淀粉产量约为25.18万吨,仅占国内红薯淀粉总产量六分之一左右。
以红薯为原料制作的炸薯片、冷冻薯饼、红薯干等休闲营养丰富,口味好,是极好的加工食品。这对薯块茎外形要求不高,但价格较低,主要销往揭阳市内及周边城市的薯干加工厂,今年价格在1~2元/公斤。红薯干,是福建连城和山东的传统土特产,原材料是红薯。一般是将整块红薯蒸熟去皮,然后切制、自然晾晒而成。片状或条状,益气生津等食用和药用功能,被联合国誉为最健康的食品。
红薯干出口数量逐年递减。2020年中国红薯干出口数量为230.4吨,同比下降69.1%;中国红薯干出口金额为19.2万美元,同比下降49.2%。
目前种植的红薯品种有十余种,除了供人们食用之外,还延伸加工红薯干、红薯饼、红薯粉条及各种休闲食品。同时,全方位展示养生红薯家宴、红薯粉条、红薯面粉、红薯饮料和各种红薯小食品,借助电商平台、微商团队和红薯经销商,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推介,提高红薯产业质量效益和红薯品牌市场竞争力。
报告中主要运用图表及表格方式,直观地阐明了行业的经济类型构成、规模构成、经营效益比较、供需状况等,是企业了解红薯食品行业市场状况必不可少的助手。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红薯食品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