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城市:智慧城市服务商们已经摩拳擦掌
【资料图】
鹤壁和大同都是典型的中型城市。十一期间,不少游客在北上广机场,看见了刷屏的“中国城市有厚度”系列海报。海报上的中型城市,都迎来了数字化建设的新浪潮。这些中型城市,正在经济的舞台上冉冉升起。其智慧城市建设也走入新阶段:不仅向城市治理要秩序,更向产业发展要经济。那些懂产业的服务商们,也在迎来最好的时代。在庞大的需求面前,智慧城市服务商们已经摩拳擦掌,拿出看家本领。
智慧城市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攀升,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能有效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需求激增
智慧城市结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涉及社会众多部门、机构和个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智慧城市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主要有数字政府领域、城市治理领域、民生服务领域等,细分应用领域主要有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建筑等。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随着数字经济、数字乡村、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等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新基建”的持续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规划与行动计划,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需求激增。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已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数量逐步增加,应用细分领域范围逐渐扩大,行业技术标准规范逐渐完善,但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2022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等政策,明确了智慧城市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方案的战略地位,以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任务,大大刺激了各地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承载着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数字人民币等新基建;平台经济、智能制造、供应链等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数字化等主体功能,是数字经济的主力军。未来智慧城市将面临不确定经济增长、结构性非均衡及低欲望社会的发展环境,按“十四五”规划,2025年要达到10万亿,每年要增长10%。数字经济目标实现很大程度决定于智慧城市水平提高。
新基建引领下一轮投资热点,厚植智慧城市数字基因。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2020 年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型基础设施既包括 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建投资规模巨大,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有利于全面释放数据红利,智慧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疫情防控放开后,全力以赴拼经济,扩大内需置于五方面重点工作之首。基建投资仍将是2023年扩内需的主力。
智慧城市未来前景趋势分析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持续探索实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难、数据壁垒有待突破、智慧城市项目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周期长、投入高,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来说,都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和较高的投资风险,这已经成为制约智慧城市项目持续推进的重要因素。同时部分智慧城市项目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不能实现项目自身造血和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不利于智慧城市项目的持久进行。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到充分应用,逐步在行业下游领域中渗透。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一方面将拓展智慧城市细分领域应用范围;另一方面能为原有的智慧城市建设难题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激发新的建设需求。未来,各种新兴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并与智慧城市建设愈加紧密结合,将推动行业应用领域拓展和项目解决方案的创新升级,从而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智慧城市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智慧城市行业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智慧城市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智慧城市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