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汽车安全领域引入沙盒监管 网络安全等有了监管新模式

沙盒监管正是面向新技术监管很好的方式。

4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应急部、海关总署五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下称《通告》),共同启动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工作。

《通告》称,汽车安全沙盒监管是在后市场阶段针对车辆应用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度安全测试的机制,主要目的是引导企业查找问题、改进设计、降低风险。

受访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我国汽车安全领域引入沙盒监管,鼓励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已经应用在上市车辆上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入安全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标准滞后带来的监管缺失,有利于监管部门更早将前沿技术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纳入监管范围,更好保障产品安全底线。

何为沙盒监管?

2020年2月,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构建协同开放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

汽车安全沙盒监管正是在后市场阶段针对车辆应用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度安全测试的机制,其主要目的是引导企业查找问题、改进设计、降低风险。

据了解,沙盒监管作为传统监管方式的有益补充,是一种针对技术创新的柔性监管制度,实际上是为企业提供一个测试平台和测试周期,在不违反原则性准入标准和监管底线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在不完全掌握产品风险时,自愿开展进一步测试,最大限度地防范产品应用风险。该制度起源于英国,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金融、汽车、能源等领域积极推进实施。

《通告》明确,此次沙盒监管的对象是在车辆中使用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前沿技术,或实现各级别自动驾驶、远程升级等新功能新模式。

申请进入沙盒监管的企业,包括相关汽车整车、零部件、互联网科技、数据服务、网络运营、软件与系统供应等,需要主动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共同对未知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估,且具备必要的测试和应急处置资源。

企业就前沿技术或新功能新模式申请进入沙盒监管,需要经过申请、评估、测试、报告、退出等五个阶段。企业测试周期一般不超过24个月。企业完成车辆深度测试,达到预期目标,自动退出沙盒监管。沙盒监管周期内,企业提出退出申请的,需提交情况说明。

开拓汽车安全监管新模式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据3月29日IDC发布的报告,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之下,加之5G和智能网联技术迅速推广,以及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接受度逐渐增高,智能网联系统在汽车产业内的装配率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83%的水平,出货量将增至249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CAGR)16.1%,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然而,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产业供应链安全等新型安全问题同样困扰着产业发展,也给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以网络安全为例,根据《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年度报告》,仅2018年就有14起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包括5起数据泄露事件和9起汽车破解事件。在2018年7月的一起数据泄露事件中,车企机密连同客户隐私共计157千兆字节的信息被曝光。

“网络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等新技术已经超出了传统监管范围,沙盒监管正是面向新技术监管很好的方式。”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信息安全部部长罗承刚评价。

梆梆安全车联网安全专家李浩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据其了解,我国在汽车安全领域引入沙盒监管一事上已经过约两年的调研后终于发布,但该平台后续如何实施落地,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在我国汽车安全领域引入沙盒监管,鼓励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已经应用在上市车辆上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入安全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标准滞后带来的监管缺失,有利于监管部门更早地将前沿技术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纳入监管范围,更好地保障产品安全底线。”ICMA智联出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何珊珊建议,参与试点的企业,要主动履行质量安全责任,接受监管部门的管理监督、跟踪评估和质量服务。双方共同努力,查找产品安全问题,改进产品设计、制造,降低产品安全风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国家市场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