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滴滴公布2021年Q2及Q3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 回港上市前景几何?

上市半年之后,滴滴出行——这家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出行公司(以注册用户计),终于赶在新年前公布了2021年Q2及Q3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

这家公司在2021年6月底悄悄登陆美股市场,募资 44 亿美元,是继阿里巴巴之后中国公司在美最大规模 IPO,但随后却因数据安全问题遭遇强势监管。

滴滴出行旗下25款App自去年7月4日起在大陆市场下架,用户及司机注册暂停。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多个部门进驻滴滴公司进行网络安全审查。目前调查仍未结束。

监管导致滴滴国内出行业务增长趋缓。滴滴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占总营收超九成中国出行业务在收入、利润、总交易额及单量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去年第二季度,滴滴国内出行业务已能实现 17 亿元的盈利,但在三季度,它亏损了 2900 万元。

过去半年,滴滴的竞争者们均加大了补贴攻势,意图蚕食其市场份额。与未受到监管影响的二季度相比,滴滴三季度国内出行业务的日均订单量减少了至少230万单,回归到年初水平。这也意味着,其他网约车平台未从滴滴手中抢走太多订单。但由于滴滴旗下 App 仍未获准上线,其国内业务在第四季度有可能继续缩减。

滴滴未受到监管影响的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衰退更大,当季为滴滴造成了 208 亿元的净投资亏损,是滴滴所有业务中亏损最大的。

唯一的好消息来自于海外。与去年同期相比,滴滴国际业务收入在第三季度几乎翻了一倍,从 5.02 亿元增长至 9.66 亿元。但亏损同样显著扩大。

对于滴滴而言,业务的暂时放缓及亏损都不是当下最紧迫的难题。它的敌人并非来自外部,而在于自身。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让滴滴蒙受了更多损失,自去年 7 月以来,它的股价已经跌去了约 70% 。

发布财报前不久,滴滴宣布将从纽交所退市,寻求在香港再次上市。亦有消息称滴滴最快将于今年 4 月在港股递交上市申请。

1

从总的营收数据上看,滴滴今年上半年收入总体向好,2021 年第二季度总收入 482 亿元,环比增长 14%。但第三季度总收入环比下降了 11.48%,跌至 427 亿元。

滴滴三大业务中,国际服务(国际出行及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总体保持平稳,变动最大的是受到监管影响的国内出行业务,该部收入在第三季度下滑了 58 亿元。

具体指标上,第三季度滴滴国内出行总单量较二季度减少了2.14亿单,总交易额减少了62亿元。

但对利润影响最大的却并非国内出行业务。第三季度虽然滴滴国内出行业务由盈转亏,造成 2900 万的净亏损,但滴滴此前大力投入的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造成了更多的损失,为滴滴带来了 208 亿元的净投资亏损。

社区团购原本是滴滴近两年来最看重的业务之一,程维曾在内部称对其投入不设上限。彼时,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等一众巨头下场,将社区团购的战火烧向全国。

但在去年,社区团购业务由热转冷,创业公司同程生活破产倒闭,阿里投资的十荟团被曝大部业务关停,行业内玩家纷纷在下半年收紧业务。橙心优选也被曝出在今年 9 月服务区域缩减,将服务重点转向批发业务。

除去社区团购,滴滴其他业务亏损亦出现扩大迹象,第三季度其他业务亏损是上季度的两倍不止,达到 57 亿元。滴滴未在财报中解释其他业务亏损扩大原因。

这些损失助推滴滴在第三季度造成了 303.75 亿元的高额亏损。抛开这些投资损益,滴滴第三季度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为亏损 75 亿元,去年同期,滴滴净亏损仅为 0.17 亿元。

但考虑到滴滴目前持有的486.49 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5.54亿短期投资,现金流充沛,亏损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第三季度滴滴少有的业务亮点来自海外。即便在海外疫情尚不和缓的情况下,滴滴国际业务当季订单量(包括外卖)依然维持增长,当季订单量接近 5 亿单,环比增长近 15%;总交易额达到 103 亿元,环比增长 18%。以此计算,滴滴国际业务日订单量已达到约 550 万单。

国内网约车市场饱和之下,滴滴自 2018 年开始就加速海外布局,重点培育市场在拉丁美洲及墨西哥,目前滴滴已进入到除中国外的约 14 个国家及地区。此前,滴滴在招股书中称,计划将 IPO 募资额中30% 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国际市场业务,是所有业务中投入最大的。

海外市场利润空间较大,但同时也面临与 Uber 的全球竞争。滴滴至今仍处在培育市场的阶段,今年第 3 季度海外业务的总订单量已占到滴滴平台的 17%,但占营收比重仅为2%。当季度国际业务还亏损了 18 亿元,环比增长 50%,远大于其营收增速。

 

2

滴滴身处一个竞争从未间断的市场。它用了近十年时间才终于获得在国内出行市场的领导地位,上市之前它一共完成多达 23 轮融资,总募资额超过 227 亿美元。它将中国几乎所有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及互联网公司都变成了朋友,但仍未彻底结束战斗。

每隔几年,市场总会冒出几家新入局者。前几年,声量最大的一次是美团打车。它在 2017 年忽然进军网约车市场,与滴滴在上海、南京等城市贴身肉搏,大打价格战,但战争未持续多久便遭遇监管约谈。此后美团打车转向聚合模式,渐渐偃旗息鼓。

滴滴此次遭遇的强势监管,可能是近几年来网约车市场的最大机会。去年 7 月以来,美团打车、T3 出行、曹操出行及高德等平台纷纷加大补贴态势,试图扩大规模。

滴滴相关 App下架不久,美团就重启了已经搁置近两年的美团打车 App,在各大应用市场重新上架。已经归入智慧交通平台的美团打车事业部也重新获得独立,相关负责人直接向 CEO 王兴汇报。

背靠主机厂商的 T3 出行甚至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多家媒体当时报道称,T3 出行内部认为“当下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公司紧急调整开城计划,定下月内开通 15 城、日均订单量破百万的目标,即日起全员开启战斗模式。

数据展现得更为直观,大部分网约车平台均在 7 月迎来的活跃用户的大幅增长。易观千帆此前发布数据显示,T3 出行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长了 32.79%、曹操出行增长了13.31%,美团打车增长45.6%。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的信息显示,当月各平台订单量同样大幅增长,如祺出行环比增长63.7%,曹操出行增长了25.4%,美团打车增长了 23.8%。

在无法获得规模增长的前提下,滴滴在三季度加大了补贴力度,以稳固现有市场。当季滴滴销售与市场费用同比增长超过67%,环比增长 14%,达到 44.41 亿元。

疯狂并未持续多久。2 个月后,交通运输部就会同五部门联合约谈了T3出行、美团出行、曹操出行、高德、滴滴出行等 11 家网约车平台公司,指出部分网约车平台

通过多种营销手段,恶性竞争,并招募或诱导未取得许可的驾驶员和车辆“带车加盟”,开展非法营运。

对网约车这一极具规模效应的行业来说,滴滴庞大的体量是其最大的护城河。竞争对手们几个月的高举高打下来,并未太大撼动滴滴在国内出行市场的优势。

极光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第三季度,滴滴出行月均 DAU 为 1254.79万,依然大幅领先于 167.16 万的曹操出行及 134 万的 T3 出行。

但后来者来势汹汹。高德已将 2022 年的日订单量目标定在破千万水平,几乎是当下滴滴国内日订单量的一半。T3 出行 12 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日订单量峰值已突破 300 万单,目前登陆 66 座城市。

滴滴国内出行订单在三季度已经减少了 2.14 亿单,这些订单约占到滴滴国内总订单量的 9%。在滴滴迟迟无法上线 App 的情况下,其市场份额或可能进一步流失。

3

对于滴滴而言,短期的亏损和增长放缓都不是最大的难题——第二季度的向好业绩已经证明滴滴在出行市场上盈利的可能。当下滴滴最紧迫的事项仍是尽快解决合规性问题,恢复 App 上架,并顺利回归港股上市。它必须尽快回归到正常的增长轨道上。

在最新发布的业绩报告中,滴滴披露了筹备香港上市进展。滴滴称,公司董事会已授权并支持公司从美股退市,并已启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去年以来,港股几乎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的唯一选择。但受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2021 年港股互联网公司股价普遍低迷。

据晚点 latepost 统计,去年共有 97 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净募资近 3130 亿港元(算上超额配售),融资规模排全球第四,但破发率达 78%,去年港股募资额最多的十家公司中已有九家破发。

滴滴也并非第一家试图在港股上市的互联网出行公司。早在 2020 年,主营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就向港股递交了招股书,但此后半年却无更新动作直至上市申请失效。2021 年 4 月,嘀嗒出行再度递交招股书,但仍未能顺利 IPO。

外界分析认为,港股未通过其申请或与嘀嗒在部分城市落地网约车服务的牌照问题有关。网约车合规性问题同样是滴滴在港上市需考虑问题之一。

2021 年年末,回归港股上市的商汤科技一扫港股此前阴霾,IPO 首日股价涨幅一度超过 20%,开年后股价更是一路上行,3日内股价暴涨超80%,市值超过2300亿港元。

如果能够顺利回归港股,滴滴此前布局的自动驾驶及新造车等“硬科技”领域业务或有可能被重新审视。滴滴自动驾驶目前已初具规模,累计融资11 亿美元。它也是 Uber、Lyft 等网约车同行中唯一一家仍在研发自动驾驶的公司。

市场分析认为今年港股有望逐步升温。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2022年港股的价值可能将再度逐步显现,“考虑到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较低的估值水平,2022年港股市场可能是均值回归的一年”。

中金公司称,随着但随着短期不确定性逐步消退和稳增长政策在年度的进一步落地,海外中资股市场有望逐步反弹,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这或许是滴滴回归的好时机。最新的消息显示,滴滴计划将在4月底前提交香港上市申请,6月前在香港上市。无论如何,留给滴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