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中国制氢产业链发展规划及应用前景

制氢是氢能产业链的最前端环节,当前技术路线多元化不存在单一最优模式,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所在地资源禀赋、经济条件等客观环境的制氢手段。

2022中国制氢产业链发展规划及应用前景分析

制备氢气的方法已较为成熟,从多种来源中都可以制备氢气,每种技术的成本及环保属性都不相同,主要分为四种技术路线:工业尾气副产氢、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化石燃料制氢等。利用化石燃料制氢是目前工业制氢的主要途径。在石化、钢铁、焦化工业领域,氢气一般以副产品的形式出现,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被当作这些企业的重要化工原料或燃料。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发布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规划,上海、如皋、等城市积极谋划氢能城市建设,形成了华东、华中、华南、华北、东北、西南六大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群。然而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燃料电池和氢能核心技术能力、关键部件与装备、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亟待加强。

目前,中国氢能产业政策尚不健全,难以支持全产业链发展,氢能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产业链缺乏经济可行性、关键技术水平不高、终端应用场景单一等。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制氢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显示: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由于其灵活高效、清洁低碳、应用广泛,正在成为全球争相发展的未来能源新星。多个国家制定氢能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领域率先开展示范应用。随着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氢能全产业链将迎来发展爆发期,日本技术优势明显,中国加速追赶。

从产业细分领域看:涵盖氢气制备、储存、运输、加注、燃料电池到终端应用的庞大产业链,其中上游大规模、高效、低成本制备储运氢是关键,中游燃料电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和制高点,下游应用涉及氢燃料电池车、氢动力船舶、氢能发电、氢能冶金、建筑供热等多个领域。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3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在规划图中,将氢的能源属性再次明确,表示它将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一次不光是建设性的意见,而是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划。比如2025年之前国内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和工艺,当年氢能源汽车的产量要达到5万台,2030年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目前我国的氢能产业链从上游制氢端涵盖至下游的氢燃料电池端。从上游制氢层面看,常规的制氢技术路线中以传统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全球范围内主要是使用天然气制氢,我国由于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主要使用煤制氢技术路线,占全国制氢技术的60%以上。今后将由化石能源制氢逐步过渡至可再生能源制氢,其中电解水制氢为最具潜力形式。

下游燃料电池汽车为短中期氢能需求主要增量。截止2020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7352辆,进入商业化初期。距离规划中提出的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技术突破依旧规模化带动成本下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电动汽车的出现,对传统燃油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以电驱为主的系统,继承了电机的诸多优势。比如电机的工作是没有怠速概念的,它可以在开启的瞬间就输出最大的扭矩。电机的加速绝对线性,甚至不需要多档变速箱配合做工,就能满足日常的用车需求。不管是纯电动车还是混动车,相比传统的燃油车确实更加环保,在节能减排方面更有优势。

而氢能源的普及,则可能更进一步,达成更高维度的环保,把现有新能源车的短板进一步补上。

未来中国制氢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制氢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 发展规划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