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2021年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大约有28.9万吨报废 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发展现状

私拆废旧电池进行贩卖的危害不是小事。从一个层面来说,拆解不规范,会污染环境;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一些废旧电池被拆解组合后进入市场,是一种安全隐患。

2021年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大约有28.9万吨报废,实际能进入正规渠道回收的废料较少。数据分析认为,根据动力电池平均寿命5-6年测算,第一批商用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2022年-2023年开始退役,预计2025年理论退役动力电池约为42.8万吨,2030年将达到300.1万吨,按各类型电池单吨回收收入测算,对应市场空间1485.33亿元。


(相关资料图)

随着电池退役潮将近,规范动力电池回收迫在眉睫。需要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废旧电池拆解利用行业。废旧电池有了更好的出路,流入小作坊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发展现状

与常规动力电池前驱体生产公司不同的是,格林美之所以能成为行业龙头,更多地来源于公司全力打造一体化产业链。

公开资料显示,格林美2001年在深圳注册成立,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2012年12月,其收购凯力克股权,借此完善钴产品线,打通废旧电池、报废电池材料到新能源电池材料制造的循环产业链,正式切入动力电池前驱体业务。

2016年,格林美联手三星、ATL等国际知名企业,构建“电池回收—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汽车再装备”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逐渐形成“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轨驱动的业务模式。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分别实现营收67.54亿元、94.24亿元、75.18亿元,分别占销售收入的54.18%、71.13%、75.57%;同期城市矿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12亿元、55.71亿元、34.02亿元,分别占销售收入的45.82%、28.87%、24.4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格林美公开表示,公司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资源全部作为原料用于新能源材料的生产,为新能源材料业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目前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梯次利用是将动力电池蓄电容量衰减至80%以下时梯次利用于诸如备电、小型储能、低速车(如外卖两轮车、快递三轮车)以及四轮的微型电动车等领域,不过梯次利用在储能领域大部分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并被中国国家能源局排除在大型储能项目之外;而再生利用主要是将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后回收锂、钴、镍等有价金属,并重新用于电池材料的再生制造。

以中国市场为例,2020年以来中国持续推出动力电池回收政策,在2021年短短一年内新增注册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便超过了1万家,相较2020年增加约4倍。不过截至2021年底,符合中国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以下称白名单企业)仅45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白名单企业废旧电池综合处理年产能已超过101万吨,企业规划处理产能超过425万吨,但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却不到30万吨,显示出电池回收行业产能闲置的情况相当明显。

以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之一的中国来看,至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装机规模将超过3TWh,而中国动力电池装机规模预计将占据全球约45%,故将电池全生命周期有效发挥将是打造未来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且电池回收利用除了可弥补资源紧缺,相较原生矿山资源的开采、生产和使用上,可降低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冲击和压力。

数据显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刺激动力电池装机量逐年攀升,同时电化学储能领域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正成为近年来新增装机容量的主流方案,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未来伴随着动力及储能电池的大规模退役,预估至2030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回收规模将超过1T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回收规模占比将超过58%。

想了解行业市场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中研普华《2022-2027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 电池回收 销售收入 生命周期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