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氢舟1”号完成首航
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10月11日上午在湖北宜昌三峡游客中心(九码头)完成首航,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据测算,“三峡氢舟1”号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
据介绍,“三峡氢舟1”号为钢铝复合结构,总长49.9米、型宽10.4米、型深3.2米,乘客定额80人,主要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500千瓦,最高航速28公里/小时,巡航航速2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交付后用于三峡库区及三峡葛洲坝两坝间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该船由长江电力、中国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中国船级社、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江龙船艇等单位共同研发建造,是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氢燃料电池动力船。
(相关资料图)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新能源动力推进技术应用已经成为绿色船舶的重要发展方向,氢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高效率三大优势,氢燃料电池技术在船舶上应用可实现能源高效、零排放和船舶舒适度提升,是绿色船舶的理想动力推进装置。
据介绍,“三峡氢舟1”号能源补给站为位于三峡工程下游杨家湾码头的“中国三峡绿电绿氢示范站,该示范站是国内首个”内河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利用三峡电站发出的清洁电能进行电解水制氢,氢气经过压缩、储存、加注等环节,直接供给氢能源船舶。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由于其是直接将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同时,氢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产能,与传统的燃烧或储能方式有所不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氢燃料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较为安静,能够安装于室内或室外对噪声有限制的地方。
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氢燃料电池的一些试验结果则证明,它在续航能力方面技高一筹。当前,电动无人机的飞行纪录不少是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开创及打破的。而且,氢燃料电池可以“快充”,类似给汽车加油,几分钟就可将氢燃料注入。军用无人机优势在于价廉物美,如果电池昂贵,就会失去这一优势。况且,大多数无人机作战,对航程要求不是很高。这就意味着,即使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将来“参军”,大概率会干远距离侦察和运输类工作。
目前,在无人机新能源领域,锂电池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但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进步及其制造、储运、使用成本降低,氢燃料电池或将最终成为驱动无人机飞行的主要动力源之一。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目前我国的氢燃料电池仍处于发展初期,核心技术尚未成熟,发展形式呈现多元化。
氢燃料电池行业的上游主要分为氢气供给和组件材料两大板块,氢气供给包括制、储运、加三个方面,组件材料又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空气供给系统、氢气循环系统、水热管理系统和电控系统;中游为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区,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亿华通、国鸿氢能、捷氢科技、潍柴动力等;下游的应用市场可以分为交通领域(商用车、乘务车、船舶、飞机等)和非交通领域(发电、工业燃料等),当前主要应用于重卡、公交车、物流车等商用车领域。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达到约5万辆。基于清洁高效的特点,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全球多国打造“氢能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众多企业加速布局这一赛道。
专家指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但还需要不断加强、加大第三方检验检测、标准规范的建设,保障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燃料电池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产业链中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核心技术布局较少。从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度、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寿命、成本控制、氢气储存等技术指标来看,国内水平距离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目前我国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成熟技术的厂商并存,但关键部件材料性能与生产亟待提升。
报告对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想要了解更多氢燃料电池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