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2024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现状格局分析

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前景及现状如何?未来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投资趋势怎么样?中国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及使用单位主要有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洛阳正骨医院等医疗机构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


(相关资料图)

在科技部项目支持下,北京积水潭医院以创伤骨科为切入点,启动了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及临床试验工作。随后,国内多家机构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在创伤骨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部分成果已应用临床。

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成果显着,精准定位技术精度已达到1mm左右,可明显减少透视辐射剂量,提高内植物置入精准度,已成功应用于骨科手术的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的骨科诊疗模式。自2001年至今,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显着进步,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自主产品、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但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基础理论不完整、技术研究分散、产品种类少、临床应用有限等问题。

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医疗类机器人具有学科交叉广泛、高新技术应用密集等显著特点,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图中,医疗机器人被列为机器人领域的第二大重要发展方向;欧盟和日本也都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持续加大投入,鼓励医疗机器人的研发。

图表: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产量预测(单位:台)

图表: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销量预测(单位:台)

图表: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应用市场需求预测(单位:亿元)

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显示

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供应环节,主要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中游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用于各类综合医院及骨科医院的骨科手术。

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中,将"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明确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5大优先主题之一;在科技部出台的《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也将医疗机器人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

根据数据显示,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数量达到34台,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中,脊柱类和关节置换类分别有6家(含国内天智航和鑫君特)、5家厂商(含国外史赛克MAKO)获批。

随着我国骨科诊疗水平和手术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骨科手术量高速增长,高质量的骨科手术需求也将日益旺盛,但相较于北美和欧洲地区,当前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科手术市场的渗透率仍然很低。

整体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未来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6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4.5亿美金,对应的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46.9亿美金。然而,除了技术难题,商业化过程中医院付费能力、医生学习曲线,都使得骨科手术机器人商业化道路任重道远。

2024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现状格局分析

医疗耗材带量采购已经全面展开,传统骨科植入物受到波及,但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在18个省市通过审批可采取自主定价策略,预计未来骨科手术机器人将成为新的创收点。

骨科手术机器人相较于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市场起步较晚,中国采购网相关的骨科手术机器招标案例仅有8件,但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迅速,中国骨科治疗需求庞大,且创伤类手术大多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及解剖认知,手术机器人的介入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准性、缩短培养成熟医生的时间。未来,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使手术变得精确化、微创化、智能化的同时亦将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从国内市场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较晚,我国才进行了首次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此后,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因其植入物定位的准确度及一致性提高、术后疼痛减少、功能较早恢复而受到市场关注。

广东、河北、河南等省级医保局陆续推出贴合本地水平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收费编码,不断完善收费政策建立行业标准,推动商业化探索,有利于进一步开拓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

手术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达4028亿元,其中腔镜手术机器人规模最大,骨科手术机器人增长态势良好。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8.53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29.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2%,预计203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584.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9%。

中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增长至14.8百万美元,占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比重也达到34.82%。苏子耳环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迅速普及,并获广泛接受,且考虑到合资格患者数量众多及应用渗透率较低,因此未来仍然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

在临床应用方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重点是拓展适应症,尤其是单孔手术机器人,在全球,机器人手术应用最多的领域是泌尿外科,尤其是在治前列腺切除术和肾部分切除术两种手术中,而还存在很多机器人尚未渗透的科室,例如耳鼻喉科,这些科室成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拓的重点。

预计2030年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骨科关节手术机器人渗透率分别为8.2%和12%,对应手术量分别为191万和42万例,单手术耗材费用均价稳健下降至1万元以内。预计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为86亿元,增长近29倍,骨科手术机器人处于绽放前夜。

1)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准入壁垒

我国对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全环节进行严格监管,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由于体内停留时间长,安全性要求高的产品特点,主要为II、III类医疗器械,上市产品须取得药监部门审查批注的产品注册证书,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一般来说,新进企业拟生产和销售,从企业申请设立到产品研发试制、注册检验、临床评价并顺利完成注册获批上市,需要至少3-5年,时间成本较高。同时企业需要在人才建设、研发、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2)骨科医疗器械研发技术壁垒

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产品综合了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力学、机械制造等多种学科及技术,对生产环境、产品的制造工艺等要求极高。在研发方面,新品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高、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在生产方面,医疗器械生产具有工艺路线复杂、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质量控制严格等特点,对于缺乏符合要求的工艺设备和缺乏长期工艺技术经验积累的企业很难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合格产品。上述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医疗器械厂商技术实力的严格考验,其中自主研发能力与技术生产能力都是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实践积累中形成研发与技术壁垒。

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公司资深研究团队对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合理分析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行业前景预判,挖掘投资价值,同时提出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骨科手术机器人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

据了解,该行业发展空间极大,未来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现状如何呢?请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