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资本邦了解到,开年前后,中国证券业协会接连公布两期场外期权业务二级交易商新增名单。其中,第十三期,新增北京高华证券和西南证券两家券商;第十四期,又继续新增了东海证券和开源证券。
截至2022年1月7日中证协最近一次新增名单后,场外期权交易商共计45家,包括8家一级交易商和37家二级交易商。
(图片来源:中证协)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衍生品市场分为场内衍生品以及场外衍生品,其中又分为商品衍生品以及金融衍生品。
而场外衍生品市场则主要分布于银行间市场以及证券公司市场中,其中银行间市场体量较大,达到98%。这主要因为银行间市场包揽了外汇及利率业务,且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据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境内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体量较小,但近几年发展迅猛。主要涉及场外期权以及收益互换业务。
从竞争格局来看,无论海外还是国内,衍生品业务都呈现极强的集中度,前五机构往往占据了80%以上的业务量,且会呈现明显的滚雪球优势。因为越大的业务量会带来更多的盈利,且因为对手方的增加,反而减小了整体风险。
不过,随着场外期权业务的二级交易商迅速扩容,证券公司的场外衍生品市场,尤其是场外期权业务新增交易的头部集中度正在出现明显下降。
据去年中证协公布的《场外业务开展情况报告(2021年第11期)》显示,截至到2021年10月底,场外期权业务新增交易的集中度下降较为明显,从2021年5月的78.72%已逐步下降至64.08%。
东吴证券非银团队分析认为,衍生品规模逐步扩大,资格牌照不断放宽,券商抢夺衍生品市场有助于提升自身ROE。各家券商加速场外衍生品业务布局,增加机构客户粘性进而丰富券商的收入来源,提高券商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衍生品具有天然的高杠杆属性及其避险属性,有助于稳定证券公司ROE,同时随着衍生品规模持续扩大,将带动市场活跃度提升,东吴证券认为场外衍生品业务未来将成为券商新的核心竞争力。
平安证券非银团队认为,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将丰富券商收入来源、平滑利润周期。经纪、传统投行、传统资管等轻资产业务的竞争激烈、盈利波动大且盈利水平较低;自营方向性投资、股质、两融等传统重资产业务的盈利波动大、周期性强。在衍生品业务中,券商主要赚取息差和佣金收入,波动较小。(邹文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