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观察 >

绵阳画好“施工图”铆足劲头干

科技创新工作“突破年”这样干

主要目标

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长12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443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700家,瞪羚企业达到20家;促进120项以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40亿元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保持全国城市领先,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到74.5%

工作思路

按照“1163+5”工作思路,围绕全市科技创新能级全面提升这一总体目标,推动一批核心指标量质齐升,重点实施六大计划,深入推进三项改革,重点谋划“五件大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绵阳科技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具体举措

重点实施六大计划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支持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促进创新平台能级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载体

◆推动创新园区提质增效,构筑高质量发展高地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提升高质量发展效能

◆拓展协同创新开放合作,汇聚高质量发展要素

深入推进三项改革

●推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常态化开展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

●推动科学技术奖励改革,在奖项设置、评选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强化科研人员激励

●持续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范围

重点谋划五件大事

▲借力“最强大脑”,聚力解决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不活的问题

▲实施“招院引所”,聚力解决创新要素集聚不充分的问题

▲建强“两平台”,聚力解决创新成果市场化转化能力不强的问题

▲组建创新联合体,聚力解决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程度不深的问题

▲打造绵阳科技创新活动品牌,聚力解决创新生态不优的问题

创新一直是绵阳发展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日前,在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一张全面提升绵阳科技创新能级的“施工图”更加清晰。

这张“施工图”是如何“敲定”?聚焦绵阳科技创新亟需突破的难点、堵点、热点问题,锚定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现实堵点这一“前端点”,找准科技创新突破发展这一重要“支点”,发挥政策资源、要素保障这一发力“后端点”,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绵报融媒记者郭若雪

市科技局局长赵琳表示,按照“1163+5”工作思路,将2022年定为科技创新工作“突破年”,采取挂图作战,围绕全市科技创新能级全面提升这一总体目标,推动一批核心指标量质齐升,重点实施六大计划,深入推进三项改革,重点谋划“五件大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绵阳科技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目标更像是这张“施工图”中,一个个亟待攻下的城池堡垒——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长12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443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700家,瞪羚企业达到20家;促进120项以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40亿元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保持全国城市领先,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到74.5%……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我市将建立科技项目储备库,设立绵阳市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启动编制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同时,还将围绕核技术应用、空气动力、航空动力、激光技术等领域,推动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突破,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贡献绵阳力量。目前,全市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库储备项目106项、基础研究项目库储备项目20项、重大科技项目库储备项目30项。

支持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我市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科技型企业雁阵培育行动,建好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库,并构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雁阵培育体系,打造“雏雁成长、强雁振翅、头雁引领、雁阵齐飞”的发展格局。

赵琳说,我们现在已经对8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摸排、走访,已形成1100余家五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0余户瞪羚企业培育库,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案,针对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加大精准培育力度。

促进创新平台能级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载体。我市将积极争创天府实验室基地,建立创新平台梯次培育资源库,加快构建完备的科技功能服务平台体系。目前,我市正开展创新平台建设摸底行动,征集汇总创新平台建设需求,形成创新平台梯次培育库。

推动创新园区提质增效,构筑高质量发展高地。我市加快构建形成国家高新区和科技城新区“两核引领”,在绵高水平院所高校构筑的环形创新走廊“一廊驱动”,游仙、安州、江油省级高新区“三区支撑”,其他县、市、区(园区)“多点联动”的全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绵阳科技成果数据库储备有科技成果198个,如何加速让“纸上成果”摆上“货架”?这张“施工图”中,给出了答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提升高质量发展效能。

我市制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积极为院所、高校、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引导创新要素精准对接,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另外,还将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完善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补助政策体系。

拓展协同创新开放合作,汇聚高质量发展要素。我市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质量完成《中国西部(绵阳)科学城建设方案》,与成都、重庆共同推动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

(文章来源:绵阳日报)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