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双碳"政策背景下,有色金属工业计划2025年实现碳达峰,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历史性机遇。再生金属在碳减排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根据有色金属协会统计,再生铜、铝、铅能耗仅为原生金属的27.0%、3.8%、21.9%,此外水耗、固废以及SO2排放量均有较大改善,符合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发展再生金属产业是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国家也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产业发展。
据中研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有色金属制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从今年一季度来看,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2%,比2021年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加快了2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企业增长13.1%,冶炼加工企业增长5.1%。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1617.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9%。其中,精炼铜产量264.4万吨,增长6.2%;原铝产量为963.3万吨,下降0.4%。六种精矿金属量143.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3%。
主要有色金属进出口明显高于预期。具体来看,一季度我国铜精矿进口实物量为635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6.7%;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147.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6%。铝土矿进口量为3267万吨, 比上年同期增长20.3%;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162.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6.7%。
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属年产量较2020年增37.93%,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增幅分别为23.08%、55.41%、20.83%。发展循环经济将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变得日益重要,提高再生金属的利用率正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
2021年5月,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显示为47.5,较上月回升0.4个点,总体看,近期景气指数仍在 “正常”区间持续回升。2018-2023年中国有色金属材料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指出,2022年,大宗有色金属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68490元/吨、18946元/吨、15278元/吨、22579元/吨,同比上涨40.5%、33.5%、3.4%、22.1%。
2021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含黄金贸易额)达26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8%。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金属回收"相关企业共32.0万家。2020年是企业注册量的高峰期,新增6.1万家;今年前五月新增3.7万家,同比增长105.6%。从省份分布来看,江苏以3.7万家企业超过其他省份,其次是山东、广东。此外,有60%的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当下中国经济逐步绿色转型,金属回收再生领域的公司也"嗅到"了商机。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到2025年,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作为有色金属大国,我国具有全球最健全的科技链、最完备的建设链、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大规模的产能、最大市场的需求。目前,碳中和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政策引导加速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全方位影响有色金属行业发展。
优化存量,提升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制定有色金属智能矿山、工厂建设指南,指导行业智能标准化建设。
在我国大力倡导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有色金属产业通过技术升级,不仅能减少自身排放,还将助力其他行业尽早实现碳中和。从有色金属变身绿色能源,这其中必将大有可为。
更多行业消息,请点击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有色金属制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