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基金清盘掀起一波小高峰 发生了什么?

时值岁末年初,近期再有多只基金密集公告清盘,掀起了全年基金清盘的一波小高潮。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公募产品线,以及业绩不佳基金被赎回等因素,基金公司一般会在岁末年初时点集中处置业绩不佳基金。

不过,为了避免基金清盘导致的投资业绩“幸存者偏差”,行业人士建言对清盘基金也要纳入基金评价,全面评估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综合管理水平。

基金清盘掀起一波小高峰

去年12月以来34只基金清盘

1月5日,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发布公告称,依据基金法、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和基金合同有关规定,新疆前海联合泓旭纯债1年定开债公告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表决结果、决议及相关事项,持有人大会表决终止该只基金的基金合同。

从2021年中报数据看,该只基金持有人户数仅为2户,机构投资者占比100%,是机构定制的定开发起式债基。截至该只基金清盘,基金近一年投资回报2.98%,比同期中证综合债指数业绩落后2.26个百分点。

除上述基金外,岁末年初清盘基金数量激增,掀起了基金清盘的一波小高峰。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8日,去年12月份至今共有34只基金清盘,其中26只为主动债基或主动权益类基金,这中间就有16只基金产品不及同期大盘指数表现,占比为61.54%。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业绩不佳基金被赎回,以及迷你基金占用投研资源等原因,基金公司一般会在岁末年初时点集中处置业绩不佳基金,这也造成了近期基金清盘数量快速增长的现象。

德邦基金投资经理丁涵怡对记者表示,年末基金产品清盘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有些是由于基金公司在年末复盘并对产品线进行重新梳理;有些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清盘老产品并布局新产品;有些是由于合同中有约束或者监管有要求,当基金资产在一段时间内低于一定规模,会导致清盘。

分类型看,债券型基金一般以少数机构客户为主,一旦客户改变投资需要,产品也会面临清盘;权益型基金的清盘是行业普遍现象,因为市场偏爱新产品,新发产品不断发行,老产品不持营就会缩水,缩到一定程度就不得不清盘,而业绩不好的产品确实会面临加速缩水的问题。

北京一家公募人士也表示,基金公司对产品进行清盘是综合考虑了产品的投资策略、规模情况以及未来公司产品线的规划等多个因素。具体来看,近期清盘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部分产品可能属于机构定制产品。而对于债券型产品,清盘的原因一般是机构大规模赎回、产品竞争处于劣势、基金投向市场发生变化,以及政策原因等。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姚慧也认为,从上述清盘基金来看,规模过小是产品清盘的主要原因。此外,正值岁末年初,基金公司重新布局旗下产品,对某些类型或者某类型下相对表现较差产品进行清盘,也是应有之义。

在姚慧看来,规模过小清盘是基金行业严格遵守契约的表现,很多基金合同明确表明规模小于规定数额、触发清盘。重新布局旗下产品线也是基金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合理策略。因此,只要评价标准合理可观,基金产品清盘应该被视为行业发展的常态过程。“对业绩不及预期的产品进行清盘操作,是基金市场优胜劣汰的有效措施。”

“当前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经突破了25万亿,基金产品创新和迭代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不少基金公司希望集中优势兵力去布局这些新赛道、新型产品,以便跑出拔尖的业绩,适应投资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快速变化。”丁涵怡也称。

清盘基金也要纳入基金评价

避免“幸存者偏差”

在年末业绩盘点中,部分绩差基金密集退场,也引发投资者的关注。部分投资者反映,存量基金业绩较好可能是出于“幸存者偏差”,每年部分业绩不佳基金清盘离场,可能会导致存量基金业绩偏高。业内人士也积极建言,将清盘基金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业绩评价指标,避免统计中的“幸存者偏差”现象。

姚慧表示,“幸存者偏差”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鉴于基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可,“出口”和“入口”进一步畅通,“幸存者偏差”在基金行业也可能变得重要起来。

姚慧认为,消除幸存者偏差最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让“沉默的数据”说话,也就是在评价市场整体表现、基金经理,以及基金公司历史业绩时,要把那些已经清盘的产品同样考虑在内。然而,从产品维度来看,已经清盘的产品以其结果向投资者表明了其不值得考虑,因此不需要纳入分析框架。

北京一位公募FOF经理也表示,从基金评价的角度,可以分为对基金公司的评价和对基金经理的评价。基金公司评价方面,将清盘基金在存续时间段内的业绩,按照平均规模加权,合并到这个公司对应类型基金的业绩评价中,会更合理一些,不能因为清盘基金目前不存在而不去衡量它对公司历史业绩的影响;而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时,清盘基金的管理业绩也应该展示在基金经理的管理记录中,同时也应该在衡量基金经理历史业绩水平时有所体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清盘基金一般具有规模小微、业绩平庸等特点,在选基环节就容易被剔除,对基金投资影响并不大。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中,也应该关注产品的长期业绩和回撤指标,尽量避免参与存在清盘风险的基金的投资。

丁涵怡认为,从统计学上讲,剔除清盘基金确实会高估基金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因为市场一般只统计现存的产品。但从选基的角度讲,上述现象对投资影响不大,因为基金投资本来就要选择存续时间长、过往业绩稳定的产品。即使那些业绩差、规模小微的老产品没清盘,我们也不会去买。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基金时应该淡化短期业绩和排名,更加关注长期业绩、最大回撤、风格稳定性等指标。从基金评价角度,我们无法预知哪些基金会存续下来,但可以关注它最近几个季度规模变化、基金经理的管理年限、客户集中度等,这些在季报中都有披露,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买入有清盘风险的基金。”丁涵怡称。

上述北京公募人士也表示,基金评价可以更多考察基金的中长期投资业绩,避免短期因为市场风格等因素,而出现的评价与其实际投资能力不匹配的情况。另外,可以加入一些衡量基金业绩稳定性的指标,比如多阶段排名稳定性、最大回撤等。

表1:近期清盘的部分基金投资业绩一览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