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经济 >

简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 将股市“不死鸟”扫地出门

退市新规的出台,将有利于上市公司退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常态化,市场上的股市“不死鸟”有望大幅减少。

每年年底,都会迎来披星戴“帽”族的保壳季。据统计,在目前A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106只个股中,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有87只。而在这87家上市公司中,有49家触及了“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条款。显然,这些上市公司如果不积极应对,将存在退市的风险。

2020年12月底,为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该规则也被市场解读为退市新规。为了退市新规更具可操作性,今年11月份,沪深交易所又分别发布了《营业收入扣除指南》(下称《指南》),标志着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也将使某些上市公司的退市更加有章可循。

从以往每年的案例看,某些上市公司为了成功保壳,会使出浑身解数,其方式也五花八门。或甩卖资产,或转让股权,或通过地方部门的财政补贴、奖励,或通过其他方式来达到目的。不过,随着退市新规的出台,以及《指南》发布,上市公司花样保壳将不再靠谱。

比如,沪市H公司因2020年度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净利润为负数,今年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而近些年来,H公司业绩一直低迷,尽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微利,但营业收入不到4000万元,因此其退市风险警报并没有解除。基于此,为了保壳,H公司11月份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成立合资子公司,意欲从营业收入上实现突破。毕竟,只要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的话,就不会触及“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条款,明显有利于规避退市。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根据《指南》规定,“本会计年度以及上一会计年度新增贸易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将被视为具体扣除项从公司的营业收入中扣除。也说是说,H公司欲通过增加营业收入的方式规避退市,其目的或将难以达到。

事实上,除了H公司外,有上市公司欲通过获赠资产的方式,实现净资产值由负转正,从而避免退市;也有上市公司欲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的方式规避退市;还有的上市公司,在自身主业一蹶不振的情形下,妄图通过股权转让,或通过委托表决权等方式来让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进而达到目的。

目前,沪深股市存在众多或业绩长期亏损,或财务状况严重不良,或属于空壳公司、僵尸公司的企业,但由于此前退市制度上存在短板,上市公司常常通过某些措施来摆脱退市风险。比如甩卖资产、转让股权等即是如此。这既造就了市场上众多的股市“不死鸟”,也在市场上造成了不公平。

笔者认为,退市新规的出台,将有利于上市公司退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常态化,市场上的股市“不死鸟”有望大幅减少。而且,也将催生出多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方面,倒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潜心经营主营业务,通过提升业绩等方式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与投资价值。客观上,垃圾股、质地平平的个股往往更容易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因而也会存在退市风险。上市公司质地提升了,业绩增长了,这样的上市公司才会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触及财务类指标的退市风险也要小得多。

另一方面,有利于加速出清劣质上市公司,净化市场环境,打造一个更加优良的市场生态。像股市“不死鸟”类的上市公司,无异于市场的“毒瘤”。自身没有任何的投资价值,却会加剧市场的投机行为,放大市场的投资风险。将股市“不死鸟”扫地出门,不仅是市场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需要。

此外,在退市新规出台,以及今后IPO实行注册制的背景下,壳资源将出现大幅贬值。垃圾股、质地较差的个股将会遭遇投资者的用“脚”投票,而业绩与质地较好的个股会更受追捧,这明显有利于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如此,也将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曹中铭)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