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实现4000亿元产值 吸引30万人才 “十四五”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要“快进”!

“十四五”期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将有大动作!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最新印发的《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上海要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破2000亿元大关,全年保持25%以上增速无悬念。

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将达4000亿元

《规划》明确,“十四五”将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跨越升级、全面融入城市经济生活的阶段。力争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瞄准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前沿理论,培育创新策源能力,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形成10个以上百亿级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000亿元。

——基本形成与国际数字之都相适应的广泛深度赋能格局。提升人工智能赋能的渗透度,聚焦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重点领域行业,打造一批面向全球的全行业深度赋能应用,到2025年,形成10大类100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案例,培育500家智能化示范企业。

——基本建成创新活跃、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软环境。持续提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影响力,完善人才链、资金链,集聚20个以上国际顶尖人工智能团队,建成20个左右人才培养与实训基地,完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梯队建设,力争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达到30万人。

——基本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人工智能敏捷治理的制度供给。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技术标准、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测试认证、安全监管体系,参与10个国家或国际标准编制,年均申请发明专利1000件。

初步实现L4级无人驾驶的规模化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六大主要任务,分别是面向前沿赛道,全面塑造创新策源新优势;聚焦关键核心,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新基础;强化企业集聚,持续增强核心产业新动能;发挥头雁效应,全面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完善空间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的载体功能;优化综合环境,打造活力迸发的产业生态。

《规划》提出,前沿技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竞争制高点,算法模型将继续加速演进,有望接近通用智能。对此,Testin云测CMO张鹏飞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算法落地的效率与效果受其训练数据量级与质量的深刻影响,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数据”已成为行业共识。通过提升数据资源质量、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合理高效运用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实现从“数据原料”到“数据价值”全链条打通,不断提升人工智能赋能的渗透度,培育数字经济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在聚焦增强核心产业新动能方面,《规划》明确,上海将重点发展基础硬件、关键软件、智能产品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完善人工智能软硬一体化生态建设。为此,上海将加强产品创新,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推动智能驾驶多层次发展,推进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此外,《规划》提出进一步鼓励汽车企业和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开发智能驾驶技术,实现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的全面突破,初步实现L4级无人驾驶的规模化应用。加快“人-车-路-云”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提升开放道路的试验层级,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加快无人系统及其支撑技术突破发展。

最后,《规划》提出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跃升。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探索租赁、购买服务等新型应用模式,加速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教育、养老、商贸、文旅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支持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上市

根据《规划》,上海要深化构建“东西互动、多点联动”的产业布局。完善“4+X”总体布局,推进浦东张江、徐汇滨江、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等四大优势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在上海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品牌载体。聚焦人工智能的赋能和引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五个新城”建设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同时,上海要完善人工智能人才链、资金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提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品牌影响力,打造开放、健康、安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一大举措是加强资本市场支撑保障。发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基金引导作用,鼓励专业投资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相关市场化基金运作,形成面向人工智能行业的多层次资本集群,持续推动创新企业落地发展。探索科创板相关机制创新,支持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上市,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上海还将推动长三角协同融合发展。发挥上海区域龙头作用,推动苏浙皖各扬所长,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形成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融合生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