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滚动新闻 >

沉浸式艺术沙龙《桃花源里》:与情共鸣,沈岳的桃源梦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在满眼黄色的秋季里,却有这么一处地方粉红惊艳得出奇,令人眼前一亮。9.17-9.26,在杭州大厦这个繁华的闹市中心,在瓷颜茶语里有一个僻静之地供大家放松休息,这就是《桃花源里》沉浸式艺术沙龙。

12.jpg

《桃花源里》是当代艺术家沈岳“梦回桃源”系列的又一全新呈现。在这片桃花源中,有装置《游园》、雕塑《桃·隐》、瓷板画《桃·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还有源自南宋的拓片、石刻、文房清供等以及南宋风格的木制作品。特别是一件来自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凤儿瓶,它保留着原始的样貌,破碎的瓶身似乎在诉说着那个朝代的文化故事。同时,本次展览沈岳教授还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携她的青瓷代表作品,在桃花源里共同分享艺术,分享生活。

9月23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沈岳,来到这片桃花源,与身处桃林之中的宾客们分享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兴致高涨之余,与宾客一同游乐其中,好不快哉!

13.jpg

沈岳简介

沈岳,当代艺术家,他的「写意·视觉」艺术形式包括:影像、装置、雕塑、陶艺、绘画等,其装置作品《静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展出。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798艺术区、浙江美术馆以及意大利、新西兰等地举办过《花鸟史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再见沈园》、《游园》等《梦回桃源》系列作品。作为艺术总监和顾问参与过多部影视作品的创作,并策划举办了“中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等大型文化活动。《时尚芭莎》杂志称其为“时尚的跨界艺术家”。

桃花源中桃花林,桃花林里桃花梦,桃花梦罢赏桃色,又阅桃夭享适闲。沈岳教授和所有宾客,整个下午都在轻松舒心的互动分享中愉快度过。

沈岳教授用亲身经历分享:音乐、舞蹈、绘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三大艺术。因此,在绘画中加入音乐感和舞蹈性,可以更加启发观众在观画过程中代入自己的情绪,获得共鸣。他作为艺术文化的启发者和引领者,自己的《梦回桃源》系列是为了表达一种文化信仰,启迪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找回丢失的自我。

14.jpg

瓷颜茶语创始人张圣暄先生也分享了他心中的桃花源。将中国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再一次推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喧嚣闹市,心远自偏”,即使在杭州大厦这样繁华的商业中心,只要内心获得愉悦和安宁,此刻便是“桃花源”。商业和文化的互补结合及共融共生,是有着显著效果的,《桃花源里》便是如此。

著名设计师叶子老师对眼前这片“桃林”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与以往柔美的桃花不同,她感受到了雄强、昂扬和炽烈,那是青春荷尔蒙爆发的力量,充满了洋气和时尚。在看待艺术上,她认为需要更多角度去获得艺术可能性和感知力。因此,在参与《桃花源里》花艺设计的时候,她用了“秋色入园,却见桃花绽放正浓”这个主题。

文化世家、艺术品收藏家徐老师高度评价了这场艺术沙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偶入这片桃林他便被惊艳,赞其有腔调,有内涵。在杭州大厦这样奢侈的城市中心,居然也有礼乐文化的熏陶,他感到十分欣喜。从小耳濡目染艺术文化的他,认为真正的奢侈是人心的温度,因此能让人安静下来感受到温暖的《桃花源里》才是真正的文化瑰宝。

15.jpg

来自山东的企业家在听完分享后,突然感悟到“以退为进”的商业模式也许才是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多年来的一路高歌猛进,多元化发展反而损失惨重。一位从事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教授也从中受到启发,在他们接下来推进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如何让文化贴近生活,让艺术贴近生活将是他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回归生活、贴近自然、超越生活”,在宁静祥和的“桃花源”里,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只有融洽的欢声笑语。没有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只有慢下来静下来的惬意。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所有梦想终将实现。

16.jpg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