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观察 >

海门新富村—— 引入治理活水 美了生态富了口袋

18日上午,海门区余东镇新富村主干道王川公路北侧的一处沟河旁,一辆装着鱼苗的三轮车缓缓停下,随后,鳊鱼、鲢鱼、草鱼等80斤鱼苗被放进了河内。看着一条条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承包户孙振球脸上洋溢着笑容:“明年五六月份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卖啦,可以好好贴补家用。”

孙振球今年70多岁,子女在外打工,目前老家就剩下老夫妻俩。平日里,两人以种田为生,加上农保的收入,一年也不足1万元。今年承包水面养鱼后,预计增收近6000元。

与孙振球同样高兴的还有村党总支书记姜泽民,他说,原来沟河都是村里保洁员保洁,此次水面发包,保洁由承包户自己负责,村民水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增强。

新富村水系众多,水质优良,自上世纪70年代就通过水面发包的形式孕育了以水面种养殖为主体的庭园经济模式。该模式由原尧令村何锦标老书记发起创立,被誉为“尧令经验”,曾传遍江海大地。进入21世纪,随着原尧令村、新富村、旭光村、翻身村合并为现在的新富村,进行水面种养业的农户越来越多。到今年3月底,上一轮发包到期,全村共有380多条沟河被承包出去,惠及农户350多户。种菱角、养鱼养蟹,去年全村承包户增收215万元左右,平均到每户有6000余元。本月初,省住建厅新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公示,新富村以渔业特色入选。

水面发包五年一个周期。随着上一轮水面发包到期,如何把水面资源利用好、保护好,让“尧令经验”更好地传承下去,成为新富村党总支的新功课。姜泽民说,村委会认为,不能单一考虑增收,还要顾及生态环保,尤其是要提高村民参与环保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于是,今年新富村研究出台了新一轮水面发包新模式。

“我们对全村所有适宜种养的沟河进行了摸排、疏浚,共摸排到459条,然后根据这些沟河所处位置、宽窄等重新评估,招标分包,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把水环境保护写进了协议,所有承包户必须缴纳承包费70%的保洁押金,保证所承包水面常年清洁无杂物,否则取消承包资格,并没收保洁押金。”姜泽民说,相反,如果保洁做得好,五年到期后,不仅可以退还保洁押金,还能有奖励。

目前,该村459条沟河已全部发包出去,惠及农户423户。承包户们正陆续往沟河放鱼苗、种菱角等。1组的姜亚新参与水面发包十几年了,共承包了4条沟河,以前主要种菱角,每年能有2万余元收入,今年她开始探索菱角、龙虾、鱼、螃蟹混养,收入有望实现新突破。

为保护承包户的利益,助力他们增收,村“两委”上月还邀请水产、法律方面的专家来村作讲座,解决承包户技术、护渔方面的顾虑。与此同时,拿出3.5万元资金,在主要道口安装了与村大数据平台联网探头62只,在承包户的沟河边以及村主干道进出口等地插上醒目的“承包水域严禁非法捕捞”告示牌,杜绝非法捕捞。“接下来,我们还考虑在沟河边设置二维码,实行扫码垂钓,在满足垂钓爱好者垂钓爱好的同时,创新承包户增收形式。”

水面发包,不仅促进了村民增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姜泽民说,新一轮发包中,村里共收到承包费12.5万元,水面保洁押金8.66万元,虽然总数不算很多,但通过缴纳保洁押金的形式引导农户各自做好水面保洁,节省了一大笔保洁开支。

姜泽民算了一笔账,以往每年,村里组建保洁队,用于水面保洁的费用至少15万元,现在新一轮发包,五年至少能节约75万元保洁费。 本报记者陈静

(文章来源:南通日报)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