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观察 >

巧用“减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减轻作业负担,课后服务如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如何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11月3日上午,市教育局召开“双减”工作新闻通报会,介绍我市“双减”政策推进落实相关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双减”政策,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宁德市教育局一方面着力破解“学生作业负担重、家长接送子女上下学难”等教育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强化源头治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提升教学质量

作业负担得到减轻

今年秋季学期是落实“双减”的第一个学期,全市教育部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进中小学生作业减负增效工作。各中小学加强作业管理,实行“五个严”,即严控作业总量,严格作业设计,严把作业难度,严肃作业批改,严谨作业研究。同时要求做到“四有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倡导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引导学生探究的、有益于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努力做到“减负”的同时更能“增效”。

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425所中小学,全部出台了作业管理细则,全面建立了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作业时间控制全面达标,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不再产生。

强化统筹协调

课后服务全面推进

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是“双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地按“一县一案”的原则全面出台了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能部门职责,并将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有力保障了课后服务活动全面开展。

目前,霞浦县、寿宁县已启动“中央厨房”学生集体配餐工作;福安市已启动过渡性供餐;福鼎市学生集体配餐工作进入公开招投标阶段;宁德市本级中心城区过渡性供餐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两家国有企业,已启动10所中小学校5650名学生试点供餐,规范管理制度后,在保障食品安全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对中心城区有“午托”“晚托”需求的学生实行全面供餐。

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应开展“课后服务”的338所学校,已全部为当地学生提供了五个教学日每天至少两个小时以上的服务,全市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总数达29.4万名,占比76%。各县(市、区)城区和宁德市中心城区126所中小学全面开展“四点半托”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其中提供“午托”的中小学50所,开展“晚托”的中学36所。各地中小学校充分整合学校人员、场地、设施、管理等方面资源,发挥教师特长,打破班级教学模式,在开展家校协商的基础上,制订课后服务的“一校一案”。全市中小学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设置了素质培养类、运动技能类、主题阅读类、社会实践类、课业辅导类等服务项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

加大整治力度

校外培训逐步规范

市教育局聚焦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问题和“营转非”政策落实情况,成立专项督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宁德市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问题整治工作方案》和《宁德市教育局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公示的通知》;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全面进行了检视、摸排。

截至10月底,全市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159家,其中未发现问题的机构数有120家,下发责令停止办学通知书39份,已停止办学39家。受理办结省教育厅转来的信访件2件、市本级受理办结信访件5件。在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公布校外培训机构两批46个白名单及主要信息,开通使用全国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二期),累计发布168个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接受社会公众和家长查询了解;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共有129家,其中注销证照或不再举办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有52个,减压占比为40.31%;全面使用示范合同文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77个,培训预收费有效实行风险管控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77家占59.69%,全面规范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出现,切实维护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权益。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研究制定《宁德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督促各地各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督促各地抓紧完成“中央厨房”建设,如无法在时限内完成建设的,也应制定好中小学生过渡性集体供餐方案,确保“午托”“晚托”有序开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和约束,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在年底前完成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和“备改审”工作;加大“双减”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本报记者张颖珍

(文章来源:闽东日报)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