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观察 >

边角废弃闲置地变成美丽的“口袋公园”

深秋时节,上午7时许,5200平方米的江山路小游园中,家住靖江城区真武河附近78岁的蔡大妈和80岁的叶大爷,正一拳一式地跟随老师学习太极拳。“这个小游园真好,空气好,绿化好,还有健康跑道、小广场,人又少,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锻炼身体。”蔡大妈乐呵呵地说。

靖江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徐亚介绍,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按照“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建设理念,靖江充分利用城市的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不起眼的地块,拾缺补漏,打造成了一个个微型的小游园,被市民美其名曰“口袋公园”。

8号游园,位于城南办事处富阳路南北两侧,东临人民南路,西接姜八公路,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由于小游园就在广靖高速公路高架桥下,因地制宜,北部利用原有水塘建成景观水体,靠近广靖高架的一侧被打造成植物景观防护林,园内栽种了种类各异的本土树木。这样的设计既保留了场地的原有特征,又凸显了植物景观和线性高架特色。

除了景美,每个“口袋公园”还有不一样的“记忆”。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市井文化等各色文化资源,把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融入“口袋公园”规划建设,赋予文化内涵和历史温度,展示城市文化特征,促进文化空间与绿色空间巧妙融合、相得益彰,使“口袋公园”成为城市文化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位于迎宾路南侧、南城河畔的人民桥小游园,总面积5400平方米,为抗英斗争原址。游园隐匿在老城中心,置身城市喧嚣。园内建有靖江人民抗英斗争历史的景墙,“没眼孔”“豪兴”等内容的方言地雕,小孩推铁环嬉戏、上街买米酒的铸铜雕塑……宛如一位历尽沧桑的长者,温柔地诉说着靖江人民的抗英历史、靖江的方言文化,唤起人们对老城文化的追忆。

选用“留住工业文明记忆、显现独特文化历史元素”主题的天妃广场,地处老城区商业中心,广场中,由水幕景墙和天妃雕塑组成的一处景观,讲述了天妃宫的传说。广场东南侧,通过锚链、泵阀等实物,以及靖江肉脯、纺织、机电、汽配、空调等特色产业的石材浮雕,记述了靖江工业文化的历史。

目前,靖江主城区已经完工建设好十余处小游园,部分“口袋公园”里还装上了庭廊、座椅、步道、健身器材等设施,成为市民饭后休憩、休闲散步、健身锻炼的好去处。周末,“口袋公园”还成为举办文化演出、文艺展示、社区活动等公共活动的场所。

靖江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口袋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给老百姓提供了享受“慢生活”的契机,有助于丰盈老百姓的精神家园。见缝插针式地散落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是对城市空间的留白,对城市“小间隙”的创意利用。“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的“口袋公园”,有效满足了市民对绿色生态的向往,成为离市民最近的“诗与远方”,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章来源:泰州日报)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