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观察 >

全球央行开始进入紧缩周期 中国宽松窗口还有多久?

核心观点

加快Taper,2022年加息三次。12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如期加快Taper,由每月缩减购债150亿美元提升至300亿美元,2022年Taper结束时点从此前的6月前移至3月。会议不再提“通胀是暂时的”,删除了“锚定2%平均通胀率”的表述,表明美联储应对通胀的态度更加明确,也在释放信号引导市场的“政策紧缩”预期。点阵图显示,多数官员预测2022年将加息三次,相比9月预测,加息时点提前、力度加大。

FOMC上调就业预期,对疫情判断乐观。与9月相比,12月经济预测出现变化,包括下调今年经济增速、上调明年经济增速,大幅上调通胀预测和基准利率等。最值得关注的是就业预期乐观上调,这与FOMC对疫情的判断有关。会后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Omicron带来一定风险,但仍然预测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这表明FOMC对疫情形势感到乐观,认为本轮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有限,上调就业预期是有底气的。

美联储加息会在何时?相比路径明确的Taper,市场更关心的是加息时点。我们认为美联储对就业市场感到乐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就业形势的确在改善,11月失业率下行、劳动参与率回升、制造业就业PMI持续向好。二是意在引导市场的“政策紧缩”预期,结构上看美国就业数据仍有薄弱环节,叠加新一轮疫情,就业市场仍存隐患。考虑到鲍威尔答记者问时表态“如果要提前加息,那taper也必然要提前完成”,我们判断加息大概率发生在明年3月Taper结束后,首次加息时点在5月。

中国宽松窗口还有多久?今年以来,央行在7月和12月两次全面降准,年底重大会议在对明年经济工作定调时,均传递出稳增长加码的政策信号。美联储于11月宣布Taper、12月加码提速,议息当日英国央行加息15bp至0.25%,全球央行开始进入紧缩周期,政策方向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相似情形曾发生在2015-2017年,2015年央行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9次引导政策利率下行,还伴随有5次降准。而在2017年2、3、12月份,美联储加息后,政策利率均上调,央行称此为“随行就市”上行。依此判断,若美联储如期在明年5月加息,那么中国政策宽松的窗口还剩约半年时间。操作上,明年一季度存在降准空间,但降息的概率很小。

风险因素:疫情再度恶化,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正文

一、加快Taper,2022年加息三次

如期加快Taper,由每月缩减购债150亿美元提升至300亿美元。12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官宣加码Taper,将从明年1月开始每月缩减购债300亿美元,较当前的QE缩减规模翻倍。按照这一节奏计算,2022年结束Taper的时点也从此前的6月份前移至3月份。

市场预期可谓是又一次领先于决策落地。11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表明“视经济前景变化来调整减码步伐”,结合近期美国经济基本面变化,一是通胀压力加剧,10月PCE上升至5.05%,远高于2%的长期目标,11月美国CPI达到6.8%,再破历史新高。二是劳动力市场持续修复,11月失业率降至4.2%,但仍受劳动力结构性紧缺的制约,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1万人,不及预期。议息声明释出后,美股由跌转涨,上演逆转行情,反映出市场对于加快Taper的消息并不意外,政策加码应对通胀符合市场期望。

不再提“通胀是暂时的”,删除了“锚定2%平均通胀率”的表述。在11月的声明中,美联储对通胀的判断是“暂时性的(Transitory)”。但在12月的声明中,美联储不再提及这一表述。不仅如此,还删除了“锚定2%平均通胀率(longerterminflation expectations remain well anchored at 2%)”的表述,改为“已在一段时间内超过2%(inflationhaving exceeded 2% for some time)”。这表明美联储应对通胀的态度更加明确,也在释放信号引导市场的“政策紧缩”预期。

点阵图显示,多数官员预测2022年将加息三次。根据12月的FOMC经济预测,2022年加息概率大幅提升,所有官员都预测2022年会加息,18位委员中有12位预测会加息三次、5位预测加息两次、2位预测加息四次、1位预测加息一次。而在9月的预测中,半数委员认为2022年不会加息,少数委员认为至多加息两次。

二、FOMC上调就业预期,对疫情判断乐观

与9月相比,12月经济预期出现变化,包括:1)下调2021年实际GDP增速0.4个百分点至5.5%,将明年实际GDP增速由3.8%上调至4.0%。2)大幅上调通胀预期,2021年PCE、核心PCE预测值分别上调了1.1、0.7个百分点,2022和2023年的预测值也有上调。3)2022年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值上调0.6个百分点至0.9%,2023、2024年分别上调至1.6%、2.1%。

除以上三点,最值得关注的是,FOMC上调了就业预期。体现在年内失业率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4.3%,明年预期下调0.3个百分点至3.5%。FOMC对于就业市场感到乐观在很大程度上与疫情判断有关,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Omicron变株带来了一定风险,但FOMC仍然预测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这表明FOMC对疫情形势感到乐观,认为本轮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有限,上调就业预期是有底气的。

三、美联储紧缩加速,中国宽松窗口还有多久?

美联储加息会在何时?相比路径明确的Taper,市场更加关心的是美联储加息时点。我们认为美联储对就业市场感到乐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就业形势的确在改善,11月失业率下行、劳动参与率回升、制造业就业PMI持续向好。二是意在引导市场的“政策紧缩”预期,结构上看美国就业数据仍有薄弱环节,表现在非农就业人数增长乏力,叠加新一轮疫情来袭,就业市场仍存隐患。考虑到鲍威尔答记者问时表态“如果要提前加息,那taper也必然要提前完成”,我们判断加息大概率发生在明年3月Taper结束后,首次加息时点在5月。

中国宽松窗口还有多久?今年以来,央行分别在7月和12月两次全面降准,年底重大会议在对明年经济工作定调时,均传递出稳增长加码的政策信号。美联储于11月宣布Taper,本月加码提速,政策方向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相似情形曾发生在2015-2017年,2015年央行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9次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伴随还有5次降准(包括4次普降、5次定向降准)。而在2017年2、3、12月份,美联储加息后,央行政策利率均上调,前两次为10BP,第三次为5BP。央行称此为“随行就市”上行。依此判断,若美联储如期在2022年5月加息,那么中国政策宽松的窗口还剩约半年的时间。具体操作上,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存在降准空间,但政策利率下调的概率很小。

风险因素:疫情再度恶化,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宏观亮语)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