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快讯 >

“升温”速度惊人 元宇宙里“炒房热”背后

元宇宙又“上新”了。

元宇宙,一般被认为是集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拟真技术。元宇宙成为2021年的网络十大热词之一。随着元宇宙概念爆火,围绕元宇宙概念的投资产品也层出不穷。

近日,“炒房热”也刮进了元宇宙。这种虚拟世界里的房地产交易在近期频频刷新价格新高,甚至超出了现实世界里很多大城市的实际住房价格,还有明星、地产大佬等参与,这股“炒房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那么,元宇宙“房产”到底是什么?为何突然爆火?官方对此如何评价?

元宇宙“房产”是什么

所谓元宇宙“房产”,指的是元宇宙中的一部分虚拟空间。在拥有这部分虚拟空间后,你可以对它进行建设、装修,可以开设商场,可以用作博物馆展示虚拟藏品,也可以直接出租。可以说,元宇宙房产除了不能住人之外,其他功能类似于真实世界的“房产”,但地点却是在虚拟世界。

原本作为科幻概念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目前在全世界都仍未形成一个标准而清晰的答案。但是,这个模糊的概念,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火起来。现实世界的房屋是物理空间实体,能够用于居住。这种实体的存在一旦被冠以虚拟之名,可能让人觉得有些不切实际。这样的虚拟房产究竟有什么用?

据悉,与物理世界的地产相似,元宇宙的土地可供用户在虚拟世界创建、投资、拥有、租赁、出售,既可作为居住空间,也可作为商业、工作空间。比如,在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虚拟世界Decentraland中,用户购买虚拟地产后,可以在这块虚拟地皮上构建运营企业,如向其他用户收取访问费的夜总会、出售虚拟商品的商店等。

关于元宇宙“房产”,国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有公司推出了类似的产品。用户在线上预约抢购虚拟房产,有幸摇到号的用户就可以比大部分人提前进入游戏。虚拟房产根据房型和地貌从SS、S开始递减到C级,一共分为五个级别,公测前释出的房子只有3500套,一般是较高等级的虚拟地产。

“升温”速度惊人

在“房住不炒”的严厉政策环境下,曾经在现实里叱咤风云的“房叔”“房姐”们纷纷倒台,许多甚至落得不光彩的下场。但在另一个如火如荼的元宇宙世界里,“炒房团”却异军突起,在世界互联网领域掀起了一场“圈地运动”。

自上个月脸书公司宣布将专注于元宇宙领域发展并改名为“元宇宙(Meta)”后,全球掀起了一股元宇宙热潮,包括微软、迪士尼在内的全球多家巨头也纷纷宣布投入元宇宙的建设。其中,元宇宙房地产市场也成为了投资者们“哄抢”的目标。过去的一个多月,越来越多投资公司开始在Sandbox和Decentraland等虚拟世界中“抢购”土地。

12月9日早间,香港房地产巨头、新世界发展集团CEO郑志刚宣布投资元宇宙虚拟世界游戏《TheSandbox》,购入TheSandbox中最大的数字地块之一,希望打造“创新中心”,展示大湾区新创企业的商业成功。据知情人士透露,郑志刚对这块虚拟土地的投资金额约为500万美元(约3200万元人民币)。

今年11月份,元宇宙房产交易出现一次爆发。有统计显示,在11月22日到28日的一周内,四个最主要的元宇宙房地产交易平台的总交易额就接近1.06亿美元。据福布斯报道,有建筑公司在元宇宙中设计一个项目就可以赚近30万美元。

虚拟土地的价值还在飙升,根据Dapprader的数据,虚拟土地11月的估值相比9月底增加了900倍,达904%,而参与土地交易的独立交易商达到创纪录的2.8万人,比上月增加了145%。目前虚拟土地交易的参与者有投资机构、企业,也有许多艺术家和个人。随着更多玩家加入,虚拟土地价格水涨船高。

官媒:热到烫伤的风险得防

12月9日,人民日报就元宇宙掀起的炒房热发表了评论《人民日报评元宇宙炒房:热到烫伤的风险得防》。文章中指出,虚拟房地产引来不少人抢房囤房。买地皮,买房屋,买物料,搞装修,等升值,再出售……虚拟房地产买卖,与现实生活中的房地产交易,在过程上大致雷同,只是所处空间不同、场景各异。不过,究竟是投机还是投资、是泡沫还是风口、是炒作还是趋势,仍需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新事物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新认识。有人视为机遇,认为是未来的“财富密码”;有人感到魔幻,“肉身还没地方寄托,就开始精神造房了”;有人参与投机,“如果能涨到几百万,就把它卖了”;有人视为炒作,“制造轰动性传播效应,以吸引投资者”;有人充满期待,认为这类房产具备交易和流通属性,有升值空间;有人不免担忧,恐其暗藏“击鼓传花”的骗局……凡此种种,每种观点都犹如多棱镜的一面,还不足以呈现全貌。或许,还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在更长时间段内,才能观察得更清晰、理解得更深入。

当前,元宇宙及其相关应用场景,还处在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是围绕相关话题展开分析与讨论的基本前提。特别是作为一种产业的元宇宙,虽然存在无限可能性,却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管是丰富概念还是开掘延伸、不管是发展产业还是市场投资,仍是基于技术、构想与需求的探索尝试。这是一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从虚拟到真实,从看得见到摸得着,还有不小距离,不妨冷静三思,谨防热到烫伤的风险。

截至11月25日,沪深交易所已经向涉元宇宙概念公司发出8份监管决定、公告或工作函,关注函则多达14份,直指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与元宇宙的关系,要求说明是否存在“蹭热点”行为等。

说到底,新概念及其产业的成熟,仍需要一砖一瓦建造出来,有了技术的发展、现实的支撑、规则的约束、共识的凝聚、观念的进步,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