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多频谱隐身材料的研究起步稍晚,目前的隐身技术路径仍以雷达隐身涂料为主,同国外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装备的隐身技术上。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多频谱隐身材料主要有:雷达与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红外与可见光兼容隐身材料,以及覆盖包括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和微波在内的多波段隐身材料。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隐身材料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中国隐身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情况分析
近几年国内又有许多研究机构相继对掺杂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进行了研究,同时他们还研究了一些包覆金属粉末的复合粒子结构,提出一些夹层结构多层膜结构的复合隐身材料研究人员用多种填料增强聚丙烯,并通过熔融纺丝,研制出一种核壳双组份纤维,他们研究了金属的种类和含量改变时反射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含钡铁氧体、Mn-Zn铁氧体、青铜填料的吸收剂表现出了良好的雷达吸收性能,10dB以下吸收带宽为2.39GHZ。说明纤维外壳部分的铝纳米颗粒对吸波性能的影响非常有限并且在铝含量为15%质量分数下红外发射率达到最小值0.62。
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波长范围为380-1200nm)伪装涂料的光谱特性应尽可能地与自然背景一致。特别是绿色伪装涂料,应能模拟自然植被的光谱特性,即要求涂料在此波段的反射光谱应尽量能与绿色植物的反射光谱相吻合。自然背景的几种绿色植物的反射光谱,曲线依次代表叶绿素的溶解液、浅草、树木,以及普通军绿色漆的平均值。
超材料作为雷达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电磁隐身、电磁兼容、军事通信、电子对抗等重要领域。超材料在完成了技术化、工程化到产品化的过程后,实现了从科学实验到高尖端装备的应用,也具备了在装备硬件上普及的可能性。借助军民融合这一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迎来了产业发展机遇。由科技与资本双轮驱动,带动成熟稳定的军用技术转入民用,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隐身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对先进武器性能提升至关重要,行业壁垒高。隐身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武器装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的关键,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飞机、航空发动机等各类装备,目前已进入成熟阶段。隐身材料行业壁垒高,如行业技术门槛高; 产品研发周期长,具有定制化特征;下游客户的供应商选择具有稳定性、排他性等。目前隐身材料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国内仅少数企业能够参与。
从隐身材料的发展形式来看,手性材料、纳米隐身材料、导电高聚物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收剂、智能型隐身材料等新型隐身材料是未来隐身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
从竞争方面来看,由于技术壁垒、资本壁垒非常高,而且材料主要应用于军工,所以资料保密性非常强,导致外来竞争者难以进入行业中,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难以有非常重大的竞争格局的改变。
本报告还对全球的行业发展态势作了详细分析,并对行业进行了趋向研判,是隐身材料生产、经营企业,服务、投资机构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隐身材料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隐身材料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