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高晓松等人,在某报社举办的一场"名人读名著"公益领读活动,出现意外“翻车事故”——直播活动被网友骂到关停。
对于这次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多方参与的一次看起来很有意义的读书活动,嘉宾却被骂得"落荒而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悉,高晓松的这次直播节目是由他本人作为总策划,某报社等几家平台机构负责落地实施和直播推送,名为“名人读名著”的一场公益节目。
这场读书会的主题是,为毕业生推荐一本名著,当晚邀请到马东等七名嘉宾分享阅读心得。
当晚8点,直播准时开始,高晓松、马东等嘉宾围坐一堂,围绕读书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视频显示,节目内容质量确实无法恭维,个别嘉宾,磕磕巴巴,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这场直播本应该是,一场格调高雅、耐人寻味的读书盛宴,是馈赠广大毕业生,乃至全国人民的一份厚礼,但是直播并没有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弹幕疯狂刷屏,一度被网友骂到无法直播。
根据现场情况,和后来的反馈分析,直播翻车,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高晓松人设崩塌。对于此次直播事故,有人认为,高晓松以往的言论,被部分人称为“公知洋奴”,他们认为高晓松“触犯了中国人的底线”。其在中美问题、台湾问题,以及很多历史人物方面,发表了很多“另类”解读,甚至质疑四大发明都是假的,阿拉伯文明优于汉文明等。其人设的崩塌,是造成此次翻车的重要原因。
二、互联网推动思想启蒙。在互联网时代以前,人们的眼界有限,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给很多“公知”提供了生长的土壤。然而,互联网时代,只是“闻道有先后”,仅此而已,忽悠已经没有了市场。不得不说,互联网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迭代进程。
三、后浪民智已开。互联网为民智的开启,提供了巨大的内生力量。在这个时代,那些“公知”对于许多事,只能讲讲俏皮话——“我思故我在”“真理并非不能”。后浪曰:那我不思,我就不存在吗?真理到底有没有?说……一个人只要高超一点,对人就是危险——高超越多,危险越大。所谓高超,前面的九个问题都已经知道了,来谈第十个问题。前面九个问题都不知道,还谈什么?
四、后浪不再迷信所谓的“权威”。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是国内知名报社,知名大平台,但在网友的愤怒声和骂声中不得不匆匆中断。后浪们敢于用脚投票,敢于发声,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但愿,这样的丑剧不要再上演。
对于这次翻车事故,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