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省市,都有一些全国知名的东西,比如甘肃有两宝,兰州拉面和《读者》杂志;武汉有两宝,热干面和《知音》,加上上海的《故事会》,都是国内知名的“精神粮食”,曾经影响着数亿人。那么,当年这些把潮流摁在地上摩擦的老期刊,如今风光还在吗?
你以为看老期刊掉档次?吴亦凡赶飞机、上舞台,《故事会》随身带,连写微博的灵感,都来自这本期刊!
当年,这几本期刊都是“潮流风向标”,每月发行量突破百万份,高峰期的《知音》达到500万份,2019年,《读者》发行量更是突破20亿本。
为啥这么牛?因为内容够诱人!《读者》提供鸡汤美文,是语文老师推荐的作文素材库;《故事会》讲猎奇故事和笑话,跟泡面一样,是坐火车必备品。
再看《知音》,就很魔幻,专门写明星八卦和爱恨情仇故事。 情节环环相扣,结局反转再反转再反转。
《知音》封面从不改版,加上“乡土气息滤镜”后,女星个个变成艳丽俗气的“村姑”,比如赵丽颖、黄圣依、林心如、孙俪等。
有人觉得这些老期刊过时了,那只是你了解得不够!你看“标题党”的鼻祖“知音体”,在互联网江湖上,一样有地位!许多人使用“知音体”命名,比如《白雪公主》成了“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睡美人》就是“沉睡的少女哎!痴心等待终遇有情郎!”
而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只要打开手机就有无数新闻等着他们阅读,那些杂志也渐渐没了往日的光彩。昔日老期刊巨头,有的成了“传媒第一股”,有的则开实体店,安静搞阅读空间,在新时代里,依然做着心灵慰藉的事。
我相信一句话,存在即合理,你不会演奏交响乐,会哼几首流行歌,也是一项才艺;你看不懂芭蕾舞,爱蹦迪、会跳广场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不读莎士比亚、狄更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多读几本《读者》、《知音》、《故事会》,至少也比只会玩游戏、刷抖音的人,多了一份兴趣爱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