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鄱阳湖为什么会发洪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就该如此吗?

干的时候看草原,涝的时候全面抗洪,由于干或者旱,鄱阳湖年年都上了新闻,然而没有人觉得这个处于中国中部省份,且在长江中间区位上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就该如此吗?

水域面积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我国江西省西北部,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米~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公里,据2008年水文资料,当湖水位22.59米时,湖泊面积为4070 平方公里。最近,通过最新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受强降水和上游来水共同影响,7月8日18时,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较7月2日扩大352平方公里,达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来最大。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洞庭湖,其面积约为2579平方公里,鄱阳湖的面积比洞庭湖大约多了1600平方公里。当然,洞庭湖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曾经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后来由于不断的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面积不断缩小,退居第二。

鄱阳湖当地曾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说法,也就是说鄱阳湖水面面积,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存在着巨大差异。

鄱阳湖为什么水位暴涨 为什么一年中会出现看草原和水灾的状态

近十年变化情况图

鄱阳湖为什么水位暴涨 为什么一年中会出现看草原和水灾的状态

水体变化检测图

7月12日零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湖水漫过一道红色标记——“1998年洪水位22.52M”,这标志着我国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鄱阳湖地区地处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由赣江、修河、信江、饶河、抚河等水源供给,自南向北在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附近汇入长江,周围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降水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枯水期

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就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携带了大量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是为雨季;而到了冬季的时候,由于受到来自高纬度内陆的冬季风的影响,它是干冷的气流,受它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偏少,是为干季。因此,鄱阳湖的水位也就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出现涨落变化,从而使得面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围湖造田阻长江“毛细血管” “我种我的田,跟长江发洪水有什么关系?”日前,在江西南昌郊区,一位渔民接受媒体采访,当记者问起有没有考虑过在湖边种田会影响湖泊的生态调节功能时,他突然变得十分地不解,一脸疑惑地反问。

话是没错,但事实上,这就是被许多人忽视的围湖造田现象。当村民年复一年地在田里收割水稻,在自家鱼塘里圈养鱼群时,没人会想到,在他们安家落户前这里曾是鄱阳湖的一部分,潮起潮落时,这里本应是一块调节湖水水位的区域。

“说到底,这是一种逆反自然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加剧长江中下游水灾。”对于围湖造田现象,多年来从事极端气候灾害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于文金认为,这种忽视自然环境的人类行为,如今正产生着“反噬”的后果。

据了解,如果把长江比喻成一条血脉,那么鄱阳湖就是它的分支,而在鄱阳湖附近,原本在自然环境里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微型湖泊”则属于“毛细血管”。这些血管平时也许并不起眼,但由于它们与长江保持着连通,因此当降水少时,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没有流尽的积水;而当降水多时,它们则会成为调节长江水位的“蓄水库”。

可问题在于,如今这些“毛细血管”不是被填成肥沃的土地,就是被圈成一片鱼塘。被纷纷掐断后,长江、鄱阳湖的水找不到地方疏散,最后只能被逼向地面。

总结

季节性气候的原因人力解决不了,但是人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是防患于未然。

旱季适当提高湖区深度,河沙禁止非法采挖的规定都知道,但是适当清淤还是有必要的;提高一点库区堤坝高度,增加库容;

逐步退出围湖造田,恢复水域。

自大禹治水以来,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对于治理水患的经验自古流传,然而水患时有发生,治疏同力,防患于未然!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