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贡县普职融合班文化课教室内,六十岁的字跃芳在教孩子们唱着《26个字母歌》,这支歌朗朗上口的英语启蒙歌,字跃芳在怒江大峡谷一唱就是40年。
教育,一直是制约福贡发展的一大因素。2017年,受福贡县委政府的委托,当时已退休的字跃芳来到了福贡,在架科底中学开启了他的又一次教育生涯,2019年,为了安置好返回校的辍失学生,福贡县开创处新路子,开办了普职融合班,当时已58岁的字跃芳也担起了校长的重任。
普职班的孩子们多是返校的辍失学生,“难管教、平均水平在小学二年级”是所有外人对普职融合班孩子们的看法,这些孩子们因为各种复杂的历史环境因素,有的上到小学一二年级就辍学在家干农活、有的是边民回流从缅甸回来、有的因为叛逆不想上学、有的甚至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在字跃芳看来,他们是一群“可爱、高情商的孩子”。为了让这群“难搞”的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在学校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习一技之长,不放弃任何一个在校的学生,对那些不想学习找各种借口的孩子们,字跃芳想出了绝招。
字跃芳:跟他们在一起就能够不断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说,有的学生说,我想种菜,那我们就教他们种菜,他们说要喜欢学摩托车修理,那我就想办法给他们建一个摩托车修理实训室。
只要有孩子们感兴趣的课程,在合理范围内,字跃芳就想方设法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听到孩子们想学习摩托车维修技术,字跃芳就想办法带着孩子们到处去捡废摩托、废弃车,有材料之后他就想办法申请让专业技师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解,凭着对摩托车的好奇与对机械的渴望,普职班摩托维修班的孩子们居然能在三分钟之内拿一堆别人看来的“废铁”组装成一辆摩托车,这惊讶到了许多到普职班调研的领导、媒体。
字跃芳:他们能够把在福贡县城里边烂了的那些摩托车全部捡来,然后组装出来,他们组装出来一张摩托车,我是非常开心,我还坐在他们的后边,他们还把我带着,到鹿马登、到架科底、到子里甲去捡那些(废弃了的)摩托车,我是座在他们的后边,感到非常开心。
尽管年已六甲,为了“守”好普职班的这帮“熊孩子”,字跃芳的生活几乎都是吃住在学校、参与孩子们的学校生活。不仅每天要疏导好厌学孩子的心理,还要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督促孩子们进行课间操、民族舞,字跃芳一边监督一边也排着队跳起来;孩子们上农业技术实操课的时候,他把知道的种菜知识手把手的又教给孩子们;学校搞文艺晚会,他也坐到架子鼓前学习起来;搞运动会,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他也跳起了高......
字跃芳:我现在是59岁了,但身体还可以,跟孩子们在一起就忘记了疲劳,所以和孩子们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他们跳高我就跟着跳,他们跳舞我也跟着跳、他们学摩托车我也就跟着学。我们这些孩子悟性特别高,也就是说情商高、智商高,跟他们在一起我也学到很多东西。
与字跃芳共事的同事们眼中,字跃芳是一个让人敬佩不已的“活宝”,在生活中、工作中,他是一个“严肃起来不开玩笑、开起玩笑来让人欢乐不已”的老先生,字跃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更是让同事们作为榜样。
福贡县普职融合班副校长 王锦武:字校长对教育事业非常有情怀,他这个虽然退休了,但是他并没有休息,可以继续这个回到工作岗位当中,为我们福贡县教育脱贫、助力推动我们福贡教育的发展不断地向前,保障我们脱贫攻坚中的这个教育脱贫有保障得以实现顺利完成。
普职融合班老师 王天伟:我们的校长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他把一生都奉献在这个教育事业上,然后平时对我们的学生和我们都非常好,每天晚上所有的老师去查了宿舍,所有老师学生睡了之后他才睡,然后全校每天早上是绝对是第一个起床的人,平时上课也是非常有激情,比所有人声音都大,讲课讲的也非常好,感觉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的正能量,他老人家那么年纪那么大,还能干工作干得那么卖力,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努力,向他学习向他靠近,非常值得我们敬仰的老人家一个。
每当提起字跃芳返聘回来需要的收入,他总是说“给点生活费就行”,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边疆地区教育的热心,字跃芳始终坚守着,也陪伴着一批又一批的边疆学子走向社会。
字跃芳:等把普职融合班的这些学生全部送完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福贡需要我,我身体还能够跟得上那么我还会继续坚持,继续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