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鼓励生育不应该用贷款去支持

近日,吉林省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目的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上述方案总共36条具体举措,从医疗、财税到教育、金融支持等,考虑周全,覆盖面广,算是目前生育政策配套最详细的省级方案。

不过引人关注的是,方案提到提供婚育信贷支持。具体而言,是支持银行机构为符合相关条件的注册结婚登记夫妻最高提供20万元婚育消费贷款,按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分别给予不同程度降息优惠。换句话而言,就是地方政府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婚夫妇可以获得最高20万婚育消费贷款,用途为抚养孩童。这一条政策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

笔者认为,这一政策鼓励生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用信贷支持的政策去撬动却是值得商榷的。实操中,这一政策落脚点如果把握不准,有可能会产生多重风险。

首先,与健全妇幼保健体系、多建医院和学校,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这类直接鼓励政策不同,生育贷款是间接政策,涉及金融机构风控机制和新婚夫妇的承受能力。

前者为财政税收政策,政府部门可以掌控,百姓亦可以直接受益;后者属于金融政策,金融机构自有一套运行风险控制逻辑,育龄夫妇只能间接受益。如果金融机构受到政策驱使或者利导,加大生育消费贷款的发放,激发非常态的市场营销行为,可能会对借贷人审核的合规性带来压力,从而为日后贷款质量埋下隐患。

其次,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当下年轻夫妇普遍面对的房贷或车贷杠杆率已经不低,这一政策本身的有效性也不宜高估。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家庭杠杆率已经超过60%,如果加上低息生育贷款,必然客观上增加家庭的杠杆率,反而加重这部分年轻父母的还款压力。

退一步来说,生育除了父母的意愿之外,还应量力而行。不同家庭情况不一样,如果因为低息贷款的吸引,促使本来不具备抚养能力的夫妇加入二孩、三孩的队伍中来,那可能又会产生另一种责任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昨日很多舆论注意到,此次吉林的生育贷款与今年6月份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推出的三胎贷极为相似。当时这一消费信贷品种也曾经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当时的中行海报显示,一胎家庭最高可申请10万元,二胎家庭最高可申请20万元,三胎家庭最高可申请30万元贷款,具体以实际审批金额为主;产品最高期限3年;1年期年化利率4.85%、1-3年期年化利率5.4%。在引发舆论争议之后,中行方面宣布撤回这一产品。

笔者认为,无论是中行的三胎贷还是吉林的生育贷,其本质仍属消费类贷款,并不能使育龄夫妇的储蓄增多,仅仅是在资金周转困难时起满足一时之需而已,且“出来借还是要还的”,因此对生育需求刺激极为有限。在实操中,还是应该让财政的事归财政,金融的事归金融。想要激励生育,让更多的鼓励政策落地才是硬道理。

(文章来源:财联社)

热门资讯

图赏